1[.單選題]不適宜制成混懸劑的藥物是
A.毒性藥物
B.難溶性藥物
C.不穩定的藥物
D.易成鹽的藥物
E.治療劑量大的藥物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混懸劑的特點。適宜制成混懸劑的藥物有:需制成液體藥劑供臨床應用的難溶性藥物;為了發揮長效作用或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穩定性的藥物。毒劇藥或劑量小的藥物不宜制成混懸劑。
2[.單選題]影響混懸劑穩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混懸粒子的沉降
B.微粒增長與晶型的轉變
C.微粒間的排斥力與吸引力
D.溫度的影響
E.制備的方法
[答案]E
[解析]混懸劑穩定性的影響因素有:1、微粒間的排斥力與吸引力;2、混懸粒子的沉降;3、微粒增長與晶型的轉變;4、溫度的影響。
3[.多選題]下列關于溶膠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動力學不穩定體系
B.具有布朗運動
C.是熱力學不穩定體系
D.溶膠劑具有雙電層結構
E.分散相質點大小在1~100μm之間
[答案]AE
[解析]溶膠劑:系指固體藥物以多分子聚集體分散于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體制劑,亦稱疏水膠體溶液。溶膠劑具有極大的分散度,分散相質點與溶劑之間存在相界面,屬熱力學不穩定體系。溶膠膠粒上形成的厚度為1~2個離子的帶電層,稱為吸附層。在荷電膠粒的周圍形成了與吸附層電荷相反的擴散層。這種由吸附層和擴散層構成的電性相反的電層稱為雙電層,又稱擴散雙電層。
4[.多選題]聚山梨酯類表面活性劑具有的作用有
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潤濕作用
D.乳化作用
E.潤滑作用
[答案]ACD
[解析]聚山梨酯類表面活性劑主要用作增溶劑、O/W型乳化劑、潤濕劑和助分散劑。
5[.多選題]乳劑常出現哪些不穩定現象
A.分層
B.絮凝
C.合并與破裂
D.轉相
E.酸敗
[答案]ABCDE
[解析]乳劑屬熱力學不穩定的非均相體系,由于分散體系及外界條件的影響常常出現分層、絮凝、轉相、破裂和酸敗等不穩定現象。
6[.多選題]表面活性劑在液體制劑中的應用包括
A.乳化劑
B.潤濕劑
C.增溶劑
D.助溶劑
E.助懸劑
[答案]ABCDE
[解析]表面活性劑常用做增溶劑、乳化劑、潤濕劑、起泡劑、消泡劑以及去污劑、抑菌劑或消毒劑等。
7[.多選題]下列關于絮凝的敘述,正確的有
A.加入適當電解質,可使ζ電位降低
B.為形成絮凝狀態所加入的電解質稱為絮凝劑
C.混懸劑的微粒形成絮狀聚集體的過程稱為絮凝
D.混懸劑的微粒帶有的電荷的排斥力會阻礙微粒的聚集
E.加入適宜的反絮凝劑也能提高混懸劑的穩定性
[答案]ABCDE
[解析]1、加入適量的電解質可使混懸劑中微粒周圍雙電層形成的ζ電位降低到一定程度,使得微粒間吸引力稍大于排斥力,形成疏松的絮狀聚集體,經振搖又可恢復成分散均勻混懸液的現象叫絮凝,所加入的電解質稱為絮凝劑。2、加入電解質后使ζ電位升高,阻礙微粒之間碰撞聚集的現象稱為反絮凝,能起反絮凝作用的電解質稱為反絮凝劑,加入適宜的反絮凝劑也能提高混懸劑的穩定性。
8[.多選題]可作為混懸型液體制劑穩定劑的有
A.助懸劑
B.助溶劑
C.潤濕劑
D.助流劑
E.絮凝劑
[答案]ACE
[解析]本題考查混懸型液體制劑常用附加劑的種類。混懸型液體制劑制備時常用的附加劑有:潤濕劑、助懸劑、絮凝劑和反絮凝劑。
9[.多選題]下列關于液體制劑的敘述,正確的有
A.真溶液分散相粒徑一般小于1nm
B.高分子溶液分散相粒徑一般在1~100nm之間
C.混懸劑分散相微粒的粒徑一般在500nm以上
D.乳濁液制劑屬均相分散體系
E.混懸型制劑屬非均相分散體系
[答案]ABCE
[解析]分散體系中微粒大小為:真溶液分散相粒徑一般小于1nm,高分子溶液分散相粒徑一般在1~100nm之間,混懸劑分散相微粒的粒徑一般在500nm以上。乳濁液制劑、混懸型制劑屬非均相分散體系。
10[.多選題]適宜制成混懸型液體制劑的藥物有
A.需制成液體制劑供臨床應用的難溶性藥物
B.為了發揮長效作用而需制成液體藥劑供臨床應用的藥物
C.需要提高在水溶液中穩定性的藥物
D.毒性藥物
E.劑量小的藥物
[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適宜制成混懸型液體制劑的藥物。適用于制成混懸型液體制劑的藥物有:①需制成液體制劑供臨床應用的難溶性藥物;②為了發揮長效作用或為了提高在水溶性中的穩定性的藥物。毒性藥或劑量小的藥物不宜制成混懸液。混懸液為熱力學和動力學均不穩定的體系,長期放置會引起沉淀或聚集,從而改變局部濃度,因此不適合毒性藥物和劑量小的藥物。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業藥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