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over the counter,簡稱OTC,也稱“可在柜臺上買到的藥物”)是指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及使用的藥品。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 “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非處方藥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藥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對處方藥而言,非處方藥具有不會引起藥物依賴性、耐藥性或耐受性,不會在體內蓄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等特點。
很多人認為非處方藥就是安全保險藥,加之購買方便,更忽視了對藥品的了解,往往病癥判斷不明確就開始經驗性用藥,擅自增大劑量、長期服藥更是常見,甚至“病急亂投醫”,同時服用多種作用相似的藥物。
其實,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非處方藥也不例外,非處方藥的安全性也是建立在對其正確使用的基礎上的。而且,它的安全性是相對于處方藥而言,并不代表其可以“任性”使用。例如我們通常認為安全的維生素C,如果每天用量>1g,且長期應用,就可能引起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甚至引起尿酸鹽或草酸鹽結石。
如何正確使用非處方藥
1、通過自身具有的常識以及書籍等渠道獲取醫學信息,在對自身的小恙能做出明確判斷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非處方藥物。如果癥狀不典型無法進行自我判斷、病情較重或合并多種疾病的,不宜擅自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藥療。
2、盡量到正規的連鎖藥店購買非處方藥,不要輕易相信報紙、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神藥” “特效藥” “祖傳秘方”廣告,避免買到假藥劣藥。
3、選用正確的非處方藥,購買前閱讀說明書的適應證、禁忌證等內容,不太確定時可詢問藥店的執業藥師。購買時還要查看藥品包裝是否完整及有效日期,避免買到變質或過期藥品。
4、服藥時詳細閱讀說明書,說明書是我們使用非處方藥最直接的依據,其中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內容對我們安全有效用藥非常有意義。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的用法用量使用,不可擅自超量減量、超時使用。
5、兒童、老年人及孕婦等特殊人群使用非處方藥時,應格外注意說明書中的適用性及用法用量,說明書描述不明的應避免使用或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6、按照說明書貯存條件妥善保管藥品,放置于小孩不可觸及的地方,既要避免接觸誤服,也要注意不宜久備、多備不用導致藥品失效造成浪費。
7、注意觀察病情發展。如果服用非處方藥一定時間后(一般3~5天),癥狀未緩解或減輕,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如果服藥后發生了不良反應或是其他新的癥狀,應立即停藥就醫。
總而言之,非處方藥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尤其是我們使用的過程多是在沒有醫生藥師指導下的狀態。合理使用非處方藥、重視說明書的作用以及及時尋求醫學專業人士的意見才是讓“安全藥”更安全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