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學】流行病學研究的對象是
A.患者
B.非患者
C.人群
D.個體
E.病原攜帶者
【答案】C
【答案解析】
流行病學是從群體的角度來研究疾病和健康狀況,因此,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群而非個體,這是流行學的主要特征,并以此與其他醫學學科相區別。患者、非患者和病原攜帶者是針對個體是否患病的不同狀態而言的,他們屬于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但在此題中不是最佳答案。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C.
2、【流行病學】現代流行病學的形成與發展不包括下面哪個部分
A.對傳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對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對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對疾病臨床治療的研究
E.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發展
【答案】D
【答案解析】
流行病學來源于人類與傳染病流行長期斗爭所積累的科學認識和實踐經驗,20世紀20年代以后,流行病學的研究領域開始越出傳染病的范圍,逐漸涉及慢性病及所有疾病。流行病學的另一個來源是近二百年來醫學界對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和應用。正是這二者的結合,才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流行病學。在流行病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預防和控制疾病始終是流行病學的主題,而治療疾病是臨床醫學亙古不變的使命。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D.
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蔬菜、水果可供給下列維生素,除了
A.維生素E
B.維生素D
C.維生素B1
D.維生素B2
E.葉酸
【答案】B
【答案解析】
除維生素A、D外,其他維生素均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蔬菜和水果中存在的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B.
4、【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品衛生監督員在執行監督任務時,判定食物、食品添加劑、食品用具是否符合食品衛生法的衡量標準是
A.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學資料
B.食品衛生管理措施
C.食品衛生檢驗方法
D.食品衛生指標
E.食品衛生標準
【答案】E
【答案解析】
食品衛生標準是由衛生部頒發的單項物品衛生法規,是判定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用具是否符合食品衛生法的重要衡量標志。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E.
5、【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對礦物質錯誤的認識是
A.機體中含量小于0.01%(100mg/kg體重)者為微量元素
B.人體組織中幾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元素
C.目前已確認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有14種
D.人體能將過量攝入的無機鹽排出體外,故過量攝入對健康無害
E.不能在體內合成,也不能在代謝過程中消失
【答案】D
【答案解析】
由于某些無機元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劑量帶與毒害劑量帶距離較小,因攝入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D.
6、【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減少蔬菜中水溶性維生素C及無機鹽損失的做法是
A.先切后洗
B.先洗后切
C.慢火煮熬
D.加大用水量
E.延長浸泡時間
【答案】B
【答案解析】
對蔬菜采用先洗后切的辦法,可防止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B.
7、【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職業性下背痛在我國是一種
A.常見職業病
B.賠償性疾病
C.常見職業性損傷
D.就業禁忌證
E.慢性職業病
【答案】C
【答案解析】
下背痛是由于作業者負荷過大、長期保持某種姿勢、用力不當等因素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與工作有關的疾病,是在多種行業都可見到的一種常見職業性損傷。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C.
8、【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防止毒物繼續進入人體,減少肺毛細血管滲出,改善肺通氣功能等處理措施,適用于哪種毒物中毒
A.窒息性氣體
B.氯氣
C.有機溶劑
D.有機磷農藥
E.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答案】B
【答案解析】
氯氣為刺激性氣體,高濃度吸入后,可引起以肺間質及肺泡腔液體過多聚集為特征的化學性肺水腫,最終導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B.
9、【衛生統計學】配對設計的兩組計量資料樣本均數差別的檢驗
A.只能用配對t檢驗
B.只能用配伍組方差分析
C.配對t檢驗與配伍組方差分析的結果一致
D.只能用成組t檢驗
E.只能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答案】C
【答案解析】
因為配對t檢驗只是配伍組方差分析的特殊情況。若配伍組設計中只有兩種處理,則配伍組方差分析就將化為配對t檢驗。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C.
10、【衛生統計學】為了比較兩個地區男性肺癌的發病率,當需要用直接法進行率的標準化時,不需要哪一種條件
A.兩地的各年齡人口數
B.標準組年齡別人口數
C.標準組年齡別構成比
D.標準組年齡別發病率
E.兩地各年齡組肺癌的發病人數
【答案】D
【答案解析】
在率的直接法標準化的計算公式中,沒有標準組年齡別發病率。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選擇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