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組成
一、A1型選擇題
1.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
A.化學組成恒定不變
B.化學組成相對穩定
C.理化性質相對穩定
D.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E.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相對穩定
2.血清與血漿的最主要區別在于血清缺乏
A.纖維蛋白
B.纖維蛋白原
C.凝血酶
D.血小板
E.凝血因子
3.正常成人的血液總量約相當于體重的
A.8%
B.15%
C.20%
D.40%
E.60%
【參考答案及解析】
1.E。內環境穩態是機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基本要求,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相對穩定而并非恒定不變,所以備選答案A和D是錯誤的。備選答案B和C只各自涉及了一個方面(化學組成或理化性質)的穩態,因而答案也是錯誤的。本題正確答案為E。
2.B。血漿是指血液經抗凝和離心(3000轉/分,30分鐘)處理后分離得到的淺黃色液體,即正常血液中除血細胞以外的液體成分。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12小時,血凝塊發生回縮所釋放出的淡黃色液體。血清缺乏纖維蛋白原和少量參與凝血的凝血因子,增添了少量血凝時由內皮細胞和血小板釋放的化學物質。所以血清與血漿最主要的區別是缺乏纖維蛋白原。
3.A。因為每公斤體重只含有70——80ml的血液。因此正常人的血液總量大約相當于體重的7%——8%。
血液的理化性質
一、A1型選擇題
1.形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物質是
A.NaCl
B.白蛋白(清蛋白)
C.球蛋白
D.纖維蛋白
E.血紅蛋白
2.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時可引起
A.組織液減少
B.組織液增多
C.尿少
D.紅細胞萎縮
E.紅細胞膨脹和破裂
3.正常人紅細胞在不同濃度的低滲鹽溶液中形態不同。在0.5%NaCl溶液中紅細胞的形態是
A.正常
B.膨脹
C.縮小
D.破裂
E.先縮小后破裂
【參考答案及解析】
1.B。血漿的滲透壓主要來自溶解于其中的晶體物質,特別是電解質,稱為晶體滲透壓。由于血漿與組織液中晶體物質的濃度幾乎相等,所以它們的晶體滲透壓也基本相等。血漿中雖含有多量蛋白質,但蛋白質分子量大,所產生的滲透壓甚小,不超過1.5mOsm/kgH2O,約相當于3.3kPa(25mmHg),稱為膠體滲透壓。由于組織液中蛋白質很少,所以血漿的膠體滲透壓高于組織液,在血漿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遠小于球蛋白,故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顯減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漿蛋白總含量基本不變,血漿膠體滲透壓也將明顯降低。晶體滲透壓維持細胞內外水平衡,膠體滲透壓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
2.B。膠體滲透壓降低,會使組織液生成增多。由于組織液中蛋白質很少,所以血漿的膠體滲透壓高于組織液。在血漿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遠小于球蛋白,故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顯減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漿蛋白總含量基本不變,血漿膠體滲透壓也將明顯降低。血漿蛋白一般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所以血漿膠體滲透壓雖小,但對于血管內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漿和組織液的晶體物質中絕大部分不易透過細胞膜,所以細胞外液的晶體滲透壓的相對穩定,對于保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極為重要。
3.B。紅細胞在等滲的0.9%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的形態和大小。在0.42%NaCl溶液中開始出現小部分細胞破裂溶血,在NaCl溶液濃度降低至0.35%時,全部紅細胞發生溶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