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3年口腔助理醫師考試輔導匯總
頜骨骨折后,主要是復位與固定。頜骨骨折復位的重要標志是恢復上下頜牙齒的正常咬合關系,即牙齒的廣泛接觸關系。否則將影響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復。常用的復位方法有三種:
1.手法復位:在頜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較活動,可用手將移位的骨折段回復到正常位置。
2.牽引復位:頜骨骨折后,經過較長時間(上頜骨三周以上,下頜骨四周以上),骨折處已有部分纖維組織愈合,手法復位不成功,可采用牽引復位法。下頜骨骨折多用頜間牽引,就是在下頜骨有移位的骨折段上安置分段牙弓夾板,然后在與上頜的牙弓夾板之間,用小橡皮圈作彈性牽引,使之逐漸恢復正常的咬合關系。上頜骨骨折后,如骨折段向后移位,可在上頜牙列上安置牙弓夾板,在頭部制作帶有金屬支架的石膏帽,在牙弓夾板與金屬支架之間作彈性牽引,使上頜骨骨折段向前復位。需要較大牽引力時,也可作臥式重力性牽引。
3.切開復位:切開復位的適應證較寬。骨折段移位較久,已有纖維性愈合或骨性錯位愈合,手法和牽引都不能復位時,則應施行手術切開復位。將骨折斷端間錯位愈合中所形成的纖維組織切除或鑿除骨痂,重新離斷,使頜骨恢復正常的位置。手法復位困難的或復位后不穩定的新鮮骨折或開放性骨折,一般均采用手術切開復位。
頜骨骨折復位后的固定是治療中的重要環節。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單頜牙弓夾板固定法、頜間固定法、頜間結扎固定法、小鋼板(miniplate)或微型鋼板╩icroplate)固定法、顱頜固定法,其他方法還有頜周固定法、加壓鋼板固定法等。
1.單頜牙弓夾板固定法:是用直徑2毫米的鋁絲或成品帶鉤牙弓夾板,按牙弓形態成形,然后用較細的金屬結扎絲穿過牙間隙,將牙弓夾板結扎在骨折線兩側的部分或全部牙齒上,以固定骨折段。這種方法適用于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如下頜骨頦部正中線性骨折、局限性牙槽突骨折。
2.頜間固定:常用的方法是在上下頜牙齒安置帶鉤牙弓夾板,然后用小橡皮圈作頜間固定,使頜骨保持在正常咬合關系的位置上醫學|教育網|整理。此法穩妥可靠,適用于多種下頜骨骨折,優點是能使頜骨在良好的位置上愈合,有利于恢復功能,缺點是傷員不能張口進食,也不易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應加強護理。
3.骨間結扎固定:手術切開復位的病例,可在骨折兩斷端鉆孔,然后穿過不銹鋼絲作結扎固定。這也是一種可靠的固定方法。小兒頜骨骨折和無牙頜骨骨折,也可用此法固定。
4.小鋼板或微型鋼板固定:在手法切開復位的基礎上,將適當長度和適合形態小鋼板或微型鋼板跨置于骨折兩斷端的骨面上,用特制的螺釘穿骨皮質固定鋼板,達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小鋼板一般用于下頜骨,微型鋼板適用于上頜骨。
5.顱頜固定法:上頜骨橫斷骨折,不能單純依靠下頜骨進行固定,可利用顱骨進行固定,否則面中部易發生拉長變形。固定方法是先在上頜牙齒安置牙弓夾板,然后用不銹鋼絲一端結扎在后牙區牙弓夾板上,另一端經口腔內穿出顴頰部軟組織,懸吊在石膏帽的支架上。同時加有頜間固定。
頜骨骨折固定的時間,可根據病人的傷情、年齡、全身情況等決定。一般是上頜骨3~4周,下頜骨4~8周?刹捎脛、靜結合的方法,縮短頜間固定時間。方法是,固定2~3周后,在進食時取下橡皮皮圈,允許適當的活動。采用小鋼板或微型鋼板堅強內固定后可以適當提前進行功能訓練,促進骨折愈合。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