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屬,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病,種類較多,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稱雪口或鵝口瘡(Thrush),現重點介紹如下。
病因
病原為白色念珠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口腔、腸道、陰道和皮膚等處,平時此菌與口內其他微生物存在拮抗作用,保持平衡狀態,故不發病。該菌在酸性環境下易于生長,當口腔不潔、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致使菌群失調、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使免疫機制受抑制、原發性免疫功能缺陷、糖尿病或惡病質等全身嚴重疾患、假牙下方pH偏低等情況時該菌就會大量繁殖而致病。
嬰兒雪口病,常是在分娩過程中為陰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也可通過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哺乳器或母親乳頭而引起感染。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于嬰幼兒,好發于唇、頰、舌、腭粘膜。其特征是病區粘膜先有充血、水腫,隨即出現許多白色小點。小點略為高起,狀似凝乳,可融合成白色絨面狀假膜,邊界清楚,狀若鋪雪(附圖6),此膜不易拭去,勉強撕去時,可見出血面,不久再度形成白色假膜。一般病人不感疼痛,全身癥狀亦不明顯。個別小兒可有低熱、哭鬧、拒食、口腔干燥等癥狀。
附圖6 雪口(左頰)
治療
(一)全身治療
1.去除或改善可能的誘發因素,如停用抗生素等。
2.嚴重病員可含化口服制霉菌素,成人25~50萬單位,3~4/d,1~3歲小兒10萬單位,4/d,一歲以下小兒7.5萬單位,4/d。
3.克霉唑片含化口服,成人0.5~1g,3/d,小兒每天每公斤體重60mg。
4.反復發作,癥狀嚴重的病員,要考慮是否有免疫缺陷,可試用轉移因子2~4ml,上臂內側皮下注射,1~2/W。
(二)局部治療
1.局部用2~4%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使堿性環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長,然后涂2%龍膽紫液。
2.也可用每亳升含10萬單位制霉素溶液或甘油局部涂布。亦可涂5%克霉唑軟膏。
預防
喂乳時要注意乳頭清潔,哺乳器消毒,集體生活兒童應餐具消毒。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