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位相關人士均斬釘截鐵地表示,新版基藥目錄將在2012年底出臺,結果,最終新版基藥目錄還是沒來得及在2012年結束以前與等待已久的消費者見面。
不過,近日衛生部長陳竺在今年1月7日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表示,新版基藥目錄從上一版的307種藥物擴容到500多種,而且已經通過了評審,但其正式發布時間仍然是未知數。
陳竺同時表示,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發布后,各地要規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比例,這意味著新版基藥目錄將明確向二級以上醫院擴大使用。另有企業高層向記者透露,各省增補目錄或取消,這對國內很多企業來講,能否入選新基藥目錄就顯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基藥擴容增大社保報銷壓力 此前有消息稱,新版基藥目錄囊括的500余種藥物,包括292種化學藥、184種中藥、21種民族藥。其中,中藥類藥物擴容幅度較大,其中骨傷科用藥擴容9種,清熱劑擴容32種,扶正劑擴容7種,止咳、平喘劑擴容6種。
據了解,目錄出臺時間推遲的主要原因在于衛生部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目前存在分歧,衛生部此次列入基本藥物目錄的一些品種價格比較貴,這讓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受到比較大的報銷壓力。
基本藥物制度是衛生部在新醫改中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手段,然而實施至今,其目錄過小,囊括的藥物過少,一直為社會所詬病,不過,各省均有增補目錄,但是這反過來使得基藥目錄本身的權威性又受到質疑,有企業人士曾直言不諱地對南都記者表示,平常在各省做市場的時候,其實更加關心各省的增補目錄,“增補目錄的存在,使得大家的日子能稍微好過一點”。
而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微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甚至認為,有了包括新農合目錄在內的醫保目錄,基本藥物目錄存在的意義值得懷疑。 順應業界呼聲,新版的基藥目錄擴容,從307種擴充到500多種,但是,有內部人士透露,擴大的基藥目錄又讓醫保部門擔心費用上漲,難以負擔,因此一直對目錄擴大持反對意見。而且,之前醫保部門曾針對北京、上海等醫保超支的地區采用“門診統籌”和“總額預付”等措施嚴格控制費用,這無疑為基藥目錄的進一步擴容蒙上一絲陰影。
各省增補目錄或取消對于企業來講,更加關心的還是基藥使用比例的擴大,尤其是其使用范圍延伸到二級以上醫院,衛生部副部長張茂在之前曾表示,公布基本藥物目錄后,不僅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還要制定政策鼓勵全國所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使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進一步得到落實。
陳竺在1月7日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求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二級醫藥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額都應達到40%~50%,其中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的二級醫院應達到50%左右;三級醫院基本藥物銷售額要達到25%~30%.
北方某藥企總經理對記者表示,由于擴大了基藥使用范圍,而且有消息稱,未來原則上將不再允許各省增補目錄,這對于很多沒有獨家品種的普藥企業來說,進不進得了新版基藥目錄,實際上就意味著未來能否進得了二三級醫院,直接關系到生存問題。
而有獨家品種的企業則顯得相對淡定,據某個手握獨家品種的藥企高層透露,其獨家藥物并未列入之前的基藥目錄,也未進入各省的增補目錄中,但是基藥實施的這些年,其銷量還是穩定增長,而且價格并沒有降得太厲害,還能保證一個比較好的利潤率,對于新版基藥目錄,他們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更多的資源還是放在渠道的擴充以及該藥的后續研發上。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對有獨家品種的企業而言,其品種進入基本藥物目錄后,該獨家產品的價格有保證,企業生產積極性很高,因此愿意進入目錄。但非獨家品種進入基本藥物目錄,品牌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只能在價格戰中拼殺。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