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單元 弧菌屬
本屬細菌與腸桿菌科的主要不同點是氧化酶試驗陽性及位于菌體一端的單根鞭毛;魜y弧菌:革陰,有菌毛,單端單根鞭毛,暗視野顯微鏡下呈魚群樣穿梭運動。3.霍亂腸毒素:毒性強烈的外毒素;魜y腸毒素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ATP不斷轉化為cAMP,導致cAMP濃度增高,腸粘膜細胞分泌增多,出現水樣便。副溶血性弧菌:嗜鹽性細菌,主要引起食物中毒。
第十二單元 厭氧性細菌
厭氧芽胞梭菌屬:破傷風梭菌、肉毒梭菌、產氣莢膜梭菌和艱難梭菌。破傷風梭菌:革陽,“鼓槌狀”。致病物質:破傷風痙攣毒素和溶血素。破傷風痙攣毒素的致病機理:作用于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封閉了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抑制性神經介質,導致骨骼肌強直性收縮,出現破傷風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張等臨床癥狀。破傷風的易感條件:1.窄而深的傷口;2.局部組織供血供氧不足;3.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產氣莢膜梭菌:革陽,“洶涌發酵”。 1.主要致病物質:腸毒素:增加腸壁通透性,引起腹瀉。α毒素:作用類似于卵磷脂酶,溶解血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水腫。氣性壞疽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網球拍狀,肉毒毒素:作用于顱腦神經核、外周神經-肌肉接頭處,阻礙乙酰膽堿的釋放,導致肌肉弛緩性麻痹。無芽胞厭氧菌:正常菌群失調。
第十三單元 棒狀桿菌屬
白喉棒狀桿菌:革陽,無菌毛、無莢膜、不形成芽孢。白喉外毒素。
第十四單元 分枝桿菌屬
細胞壁含有大量脂質,又稱抗酸桿菌。有結核分枝桿菌和麻風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無莢膜、無鞭毛、無芽胞。1.抗結核免疫是一種帶菌免疫。
紅腫硬結直徑 |
結果分析 |
>5mm |
陽性,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正常,曾感染(或接種)過結核桿菌(疫苗) |
>15mm |
強陽性,可能存在活動性結核病灶 |
陰性 |
未感染過結核桿菌 |
麻風分枝桿菌:革蘭染色及抗酸染色均陽性。瘤型麻風:主要侵犯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皮膚及粘膜,形成麻風結節。利福平。
第十五單元 放線菌屬和奴卡菌屬:放線菌屬:內源性感染,硫磺樣顆粒。奴卡菌屬:不屬于人體正常菌群,不引起內源性感染。
第十六單元 動物源性細菌:人畜共患病。布魯菌屬:布氏桿菌;耶爾森菌屬:鼠疫耶氏菌;芽胞桿菌屬:炭疽芽胞桿菌。布魯菌屬:革陰,反復發作的菌血癥,波浪熱。耶爾森菌屬:鼠疫耶氏菌:革陰,肺鼠疫:吸入染菌的塵埃,黑死病。芽孢桿菌屬:炭疽芽孢桿菌:革陽,個體最大,有氧形成芽孢抵抗力極強。炭疽毒素:直接損傷微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血液粘稠度增高導致感染性休克及DIC。
第十七單元 其他細菌:流感嗜血桿菌:革陰,巧克力色培養基。百日咳鮑特菌:革陰,百日咳病程:(1)卡他期;(2)痙咳期;(3)恢復期。幽門螺桿菌:革陰,尿素酶試驗(本菌含有豐富的尿素酶)。幽門螺桿菌呈弧形,S形或海鷗狀,有鞭毛,革蘭染色陰性。微需氧,營養要求高。幽門螺桿菌尿素酶豐富,是鑒定的主要依據。幽門螺桿菌與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嗜肺軍團菌:革陰,胞內寄生菌。空調。假單胞菌屬:銅綠假單胞菌俗稱綠膿桿菌,革陰,耐受多種化學消毒劑及抗生素。
第十八單元 支原體
缺少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膜含膽固醇,可通過濾菌器,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是目前所知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體油煎蛋樣菌落。主要致病型支原體:1.肺炎支原體:原發性非典型肺炎。2.溶脲脲原體:除衣原體外,是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體。
第十九單元 立克次體:1.嚴格細胞內寄生,含DNA和RNA兩種核酸,以二分裂法繁殖。2.具有細胞壁結構,革陰,大小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3.培養方法:動物接種、雞胚接種和細胞培養。4.對多種抗生素敏感。5.吸血的節肢動物既是立克次體的寄生宿主(儲存宿主) 同時也是其傳播媒介。6.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體。Q熱柯克斯體:QQ蜱為傳播媒介。
第二十單元 衣原體:能通過濾菌器,專性細胞內寄生,以二分裂方式進行增殖并具有獨特的增殖周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增殖周期中可觀察到兩種不同的顆粒結構:(1)原體:球形,小而致密,是發育成熟的衣原體,具有高度感染性;(2)網狀體:大而疏松,由原體在細胞空泡中發育而成,不具有感染性,是衣原體的繁殖體。主要病原性衣原體:一、沙眼衣原體;二、肺炎衣原體。
第二十一單元 螺旋體:鉤端螺旋體:革陰,著色較難。常用鍍銀染色法。密螺旋體:梅毒螺旋體:蒼白螺旋體,鍍銀染色法。一期梅毒:硬性下疳;二期梅毒:全身皮疹;三期梅毒:自身損傷。疏螺旋體:伯氏疏螺旋體:鍍銀染色法染色。是萊姆病的病原體,傳播媒介是蜱。
第二十二單元 真 菌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細胞核和完善的細胞器。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真菌在三大類微生物中個體最大。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真菌兩大類。單細胞真菌的特點:又稱為酵母菌,以出芽的方式繁殖。多細胞真菌的特點:又稱為霉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不同種類霉菌的菌絲和孢子形態不同,是鑒別真菌的重要標志。(一)菌絲:孢子長出芽管,逐漸延長呈絲狀體,稱為菌絲。菌絲延伸分枝,交織成團,稱為菌絲體。(蠶豆發芽)(二)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條菌絲上可形成多個孢子。
區別要點 |
真菌孢子 |
細菌芽胞 |
產生數目 |
一條菌絲可產生多個 |
一個細菌只形成一個 |
抵抗力 |
不強,60~70℃短時死亡 |
強,煮沸短時間內不會死亡 |
生物功能 |
重要的繁殖方式 |
非繁殖方式 |
主要致病性真菌:一、皮膚癬真菌。二、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粘膜感染以鵝口瘡最為多見。三、新生(型)隱球菌:鴿糞,肥厚的莢膜。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