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目六 診斷
具有l臨床癥狀和出現肺部x線影像改變,是診斷SARS的基本條件。
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和體征、一般實驗室檢查、胸部x線影像學改變,配合SARS病原學檢測,排除其他類似的疾病,可以做出SARS的診斷。
流行病學依據是指患者在近2周內有與SARS患者接觸,尤其是密切接觸(指與SARS患者共同生活,照顧SARS患者,或曾經接觸SARS患者的排泌物,特別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歷史;或患者為與某SARS患者接觸后的群體發病者之一;或患者有明確的傳染他人,尤其是傳染多人SARS的證據。
一、臨床診斷
有SARS流行病學依據,有癥狀,有肺部x線影像改變,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診斷者。
二、確定診斷
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若分泌物SARS—CoVRNA檢測陽性,或血清SARS—CoV抗體陽轉,或雙份血清抗體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者。
三、疑似病例
對于缺乏明確流行病學依據,但具備其他SARS支持證據者,可以作為疑似病例,需進一步進行流行病學追訪,并安排病原學檢查以求印證。對于有流行病學依據,有臨床癥狀,但尚無肺部x線影像學變化者,也應作為疑似病例。對此類病例,需動態復查X線胸片或胸部CT,以做出肯定或否定診斷。
四、醫學觀察病例
對于近2周內有與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觸史,但無臨床表現者,應自脫離接觸之日起醫學隔離觀察2周。
細目七 治療
目前尚缺少針對病因的特效治療。臨床上應以對癥支持治療和針對并發癥的治療為主。在目前療效尚不明確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多種藥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藥、免疫調節劑、糖皮質激素等)長期、大劑量地聯合應用。
一、一般治療與病情監測
按呼吸道傳染病嚴密隔離,關心安慰患者,給予心理輔導。臥床休息。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避免用力和劇烈咳嗽。一般早期給予持續鼻導管吸氧。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天定時或持續監測癥狀、體溫、脈搏、呼吸、容積血氧飽和度(SPO:)或動脈血氣分析,定期復查血常規、尿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心肌酶譜、T淋巴細胞亞群(有條件時)和x線胸片等。
二、對癥治療‘
1.高熱者給予冷敷、酒精擦浴、降溫毯等物理降溫措施或使用解熱鎮痛藥。兒童禁用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以防引起Reye綜合征。
2.咳嗽、咯痰者可給予鎮咳、祛痰藥。
3.有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者,應采取相應治療。
4.腹瀉患者應注意補液及糾正水、電解質失衡。
三、糖皮質激素的使用
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目的在于抑制異常的免疫病理反應,改善機體的一般狀況,減輕肺的滲出、損傷,防止或減輕后期的肺纖維化。應用指征如下:
1.有嚴重的中毒癥狀,持續高熱不退,經對癥治療3天以上最高體溫仍超過39~E。’
2.x線胸片顯示多發或大片陰影,進展迅速,48小時之內病灶面積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積占雙肺總面積的1/4以上。
3.達到急性肺損傷或ARDS的診斷標準。
成人推薦劑量相當于甲潑尼龍80—320mg/d,靜脈給藥具體劑量可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進行調整。當臨床表現改善或胸片顯示肺內陰影有所吸收時,逐漸減量停用,用藥一般不超過4周。
四、抗病毒治療
目前本病對抗病毒藥物的療效有待進一步確定,多數專家認為利巴韋林(病毒唑)有較好效果,每日劑量應在800—900mg為宜,療程3—7天。用藥期間應注意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變化。
五、其他療法
免疫制劑,如胸腺素等可能對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恢復期血清療法是否有效尚待驗證。
六、重癥SARS的治療原則
盡管多數SARS患者的病情可以自然緩解,但大約有30%的病例屬于重癥病例,其中部分可能進展至急性肺損傷或ARDS,甚至死亡。因此對重癥患者必須嚴密動態觀察,加強監護,及時給予呼吸支持,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加強營養支持和器官功能保護,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及時處理合并癥。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