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新生兒黃疸
黃疸在新生兒期較其他任何年齡常見,其病因特殊而復雜,血中未結合膽紅素過高在新生兒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常導致死亡和嚴重后遺癥。
【真題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導致(1999)
A顱內出血
B顱內感染
C核黃疸(膽紅素腦病)
D敗血癥
E支氣管肺炎
答案:C
一、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
(一)膽紅素生成較多 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為8.8mg/kg,約為成人的2倍多,原因如下:
1.紅細胞數相對較多且破壞亦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升高,過多的紅細胞即被破壞。
2.紅細胞壽命比成人的短,血紅蛋白分解速度比成人快。
3.其他來源的膽紅素生成較多 來自肝及組織內的血紅素蛋白和骨髓中的無效造血的膽紅素前體較多。
【真題庫】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約(2004,2005)
A1.5 mg/kg
B2.5 mg/kg
C4.5 mg/kg
D6.5 mg/kg
E8.5 mg/kg
答案:E
(二)肝功能發育不成熟
1.攝取膽紅素功能差 肝細胞內攝取膽紅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生后5~15天才達成人水平。
2.形成結合膽紅素功能差 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將未結合膽紅素結合成結合膽紅素。此酶在出生后l周左右開始增多,2周后可達成人水平,但早產兒較晚。
3.排泄結合膽紅素功能差 易致膽汁淤積。
(三)腸肝循環特殊
由于新生兒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還原成膽素原(尿膽原、糞膽原等);且新生兒腸內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較高,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結合膽紅素,后者又被腸壁吸收經門靜脈而達肝臟,因此加重了肝的負擔。
當饑餓、便秘、缺氧、酸中毒及顱內出血時,常更易出現黃疸或使原有黃疸加重。
【真題庫】 不符合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原因是(2001)
A.紅細胞的壽命短
B.紅細胞數量多
C.紅細胞內酶發育不成熟
D.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
E.肝功能不成熟
答案:C(2001)
二、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一)生理性黃疸 由于上述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約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可出現生理性黃疸,其特點為:
(1) 一般情況良好;
(2) 足月兒生后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峰,5-7天內消退,不超過2周;早產兒多于生后3-5天出現,最長可延遲至4周消退;
(3)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umol/l(5mg/dl);
(4)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umol/l(12.9mg/dl),早產兒<257umol/l(15mg/dl)
但需注意有些胎齡較小的早產兒即使膽紅素<170umol/L(10mg/dl)時也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
(二)病理性黃疽 下列任一情況均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出生24h內出現黃疸;
(2)黃疸持續過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3)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05.2umol/l(12mg/dl),早產兒>257umol/l(15mg/dl),或每日升高超過85umol/l(5mg/dl);
(4)黃疸退而復現;
(5)血清結合膽紅素>25umol/L(1.5mg/dl)。
【真題庫】1.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特點是(2003)
A發生于所有的足月兒
B生后即出現黃疸
C4周后黃疸消退
D一般情況差
E血清膽紅素<205.2 μmol/L(12 mg/d1)
答案:E
【真題庫】2.下列何項不是足月兒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A黃疸于生后24小時后出現
B黃疸持續超過2周
C黃疸消退后又再出現
D血清膽紅素>205 μmol/L
E結合膽紅素>25 μmol/L
答案:A
【真題庫】3.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特點是
A.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
B.足月兒2周內消退
C.早產兒3~4周內消退
D.血清膽紅素8~10mg/dl
E.血清結合膽紅素lmg/dl左右
答案:A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