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目二 隔離
一、隔離的概念把傳染期內的患者或病原攜帶者置于不能傳染給他人的條件之下,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便于管理、消毒和治療。這是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措施。
二、隔離的種類主要有嚴密隔離、呼吸道隔離、消化道隔離、接觸隔離及昆蟲隔離。
三、隔離的期限傳染病患者的隔離期限原則是根據傳染病的最長傳染期而確定的,同時尚應根據床表現和微生物檢驗結果來決定是否可以解除隔離。某些傳染病患者出院后尚應追蹤觀察。
細目三 醫院感染的預防
1.醫院感染的概念廣義的概念是指患者因住院、陪診或醫院工作人員因醫療、護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臨床顯示癥狀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的對象在醫院期間是否發病,均屬醫院感染。
狹義概念僅指住院患者發生的感染,平時所提及的醫院感染即此類情況。
下列情況屬于醫院感染:①對于無明顯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在48小時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者則以自入院時起超過該平均(或常見)潛伏期的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③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新生兒經產道時獲得的感染。⑤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2.醫院感染的防護原則‘
(1)標準預防的概念做好醫院感染的預防要求醫護人員在醫療行為中采取標準預防的原則,即所有的患者均被視為具有潛在感染患者,認定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2)標準預防的基本特點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②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患者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患者;③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
(3)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①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②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③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應當立即洗手。④醫護人員的工作服、臉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噴濺到時,應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者面罩,穿隔離衣或圍裙。⑤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⑥對患者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