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免疫、變態反應、結締組織病
第一節 小兒免疫系統特點
免疫系統發生、發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時尚未完善,隨著小兒年齡增長逐漸達到成人水平,故小兒,尤以嬰幼兒,通常處于生理免疫低下狀態。以下從三方面概述小兒免疫系統特點:
一、特異性細胞免疫(T細胞免疫)
(一)胸腺 胸腺是淋巴樣干細胞分化發育為成熟T細胞的場所,出生時可在X線胸片前上縱隔部位顯影,直到3~4歲時胸腺影在X線胸片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開始萎縮。
【真題庫】 男性患兒,出生后表現持續性鵝口瘡,9個月后因真菌性肺炎死亡。尸檢發現其胸腺發育不全。此患兒發生持續感染主要由于(2001)
A.繼發性免疫缺陷
B.細胞免疫缺陷
C.體液免疫缺陷
D.吞噬細胞缺陷
E.補體系統缺陷
答案:B(2001)
[解析]:嬰幼兒期尸檢發現其胸腺發育不全提示T細胞功能缺陷,因此應是細胞免疫缺陷引起。
(二)T細胞 足月新生兒外周血中T細胞絕對計數已達到成人水平,其中CD4細胞數較多,CD4/CD8的比值高達3~4,以后逐漸下降,2歲時達到2,為成人水平。小于胎齡兒及早產兒的T細胞數量較少,約在1月齡時上升至足月兒水平,但小于胎齡兒的T細胞數在1月齡時仍低于足月兒。
(三)細胞因子 機體發生免疫應答過程中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CD4+T淋巴細胞受到抗原或絲裂原刺激后,可以分化為兩個功能性亞群,即Th1和Th2,這兩個亞群又分別產生不同的細胞因子,Th1可產生白細胞介素2(IL-2)、r-干擾素(IFN-r)及a-腫瘤壞死因子(TNF-a)等,Th2細胞可產生白細胞介素4、5及l0(IL-4、IL-5、IL-10)等。新生兒時T細胞功能差于成人,IFN-r產量為成人的l/8~1/10,IL-4產量為成人的l/3,因此T細胞免疫應答向Th2偏移。約在3歲以后IFN-r及IL-4才達到成人水平。
【真題庫】(33~34題共用備選答案) (2005)
A.1歲
B.2歲
C.3歲
D.4歲
E.5歲
33題.小兒T細胞分泌IL-4達成人水平的年齡是
答案:C(2005)
34題.小兒T細胞分泌INF-γ達成人水平的年齡是
答案:C(2005)
二、特異性體液免疫(B細胞免疫)
(一)骨髓和淋巴結 骨髓既是造血組織,又是B細胞成熟的場所,起到類囊的功能。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結發育先后不一,頸及腸系膜的淋巴結發育最早。足月新生兒于腹股溝處已能捫及到淺在淋巴結,2歲后扁桃體增大,以后稍縮小,6~7歲時又增大。l2~l3歲時,淋巴結發育達到頂峰。
(二)B細胞與T細胞免疫相比,B細胞免疫發育較遲緩。B細胞對抗原刺激在胎兒時即能產生相應的lgM類抗體,但產生有效的相應的IgG類抗體需在出生3個月后才出現。足月新生兒B細胞量略高于成人,而小于胎齡兒外周血中B細胞數量較少,不利于抗感染的特異性抗體產生,容易發生暫時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癥。
(三)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稱為免疫球蛋白(Ig),是B細胞的產物,存在于血管內外的體液中和B細胞的膜上,分為IgG、IgA、IgM、IgD及IgE五類。血清中Ig含量與年齡有關,并受種族、營養等因素影響。
【真題庫】5B細胞免疫功能測定的常用方法是
A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
B免疫球蛋白測定
C血清補體測定
D抗“O”試驗
E嗜異凝集試驗
答案:B
1.IgG 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類別,臍血中IgG高于母體水平,早產兒、小于胎齡兒和過期胎兒的IgG水平低于母體。生后3-6個月血清IgG降至最低點,8-10歲達成人水平。2歲以下IgG2水平低,易患莢膜細菌感染(肺炎球菌、流感桿菌、腦膜炎雙球菌)。
2.IgM 胎兒期已能產生IgM,3-6歲達成人水平。如臍血IgM增高,提示宮內感染。不能通過胎盤,
3.IgA 臍血中IgA升高同樣提示宮內感染。發育最遲,血清IgA含量于少年時達到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出生后2~3周嬰兒的眼淚和唾液中可檢出IgA。IgA不易被蛋白酶破壞,嬰兒可從母乳中獲得分泌型IgA,在腸道發揮抗感染的作用。
4.IgD和IgE 都難以通過胎盤。新生兒血中IgD含量極微,5歲時才能達到成人水平的20%,其生物學性狀尚不清楚。IgE是一種引起I型變態反應的反應素抗體,臍血中含量很少,有可能通過母乳獲得,約7歲時達到成人水平。
【真題庫】1.小兒特異性體液免疫的正確認識是(2002)
AB細胞免疫的發育較T細胞免疫早
BIgG類抗體應答需在出生1年后才出現
C IgM類抗體在胎兒期即可產生
D足月新生兒B細胞量低于成人
E免疫球蛋白均不能通過胎盤
答案:C(2002)
[解析]:B細胞免疫發育較T細胞遲緩。IgG類抗體新生兒即可自身合成,但速度較慢,至10-12個月時體內IgG均為自身產生。胎兒期已能產生IgM,出生后更快,男孩3歲時,女孩6歲時達到成人血清水平。足月新生兒B細胞量略高于成人。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
【真題庫】2.嬰兒從母體獲得的抗體開始消失的月齡是(2003)
A1~2個月以后
B3~4個月以后
C5~6個月以后
D7~8個月以后
E9~10個月以后
答案:C(2003)
三、非特異性免疫
(一)吞噬作用 大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是循環中主要吞噬細胞,大單核細胞可分化為定植于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胎齡34周時,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吞噬和殺菌功能已趨成熟,但新生兒因分娩過程中缺氧、缺乏血清補體、缺乏調理素及趨化因子等因素,新生兒時期各種吞噬細胞功能呈現暫時性低下。
(二)補體系統 足月嬰兒出生時血清補體C1、C2、C3、C4、C7及備解素的濃度約為成人的60%,約半數新生兒補體經典途徑溶血力低于成人水平,其補體旁路激活溶血活性低下者更多,一般在生后6~12月時,各種補體成分的濃度及溶血性達到成人水平。
【真題庫】1.關于小兒免疫系統,錯誤的是
A新生兒時期各種T細胞亞群功能均顯不足
B新生兒B淋巴細胞發育已完善
C IgG不能通過胎盤
D臍血IgM水平過高,提示可能有宮內感染
E小兒血清補體濃度在生后6~12個月達成人水平
答案:C
[解析]:IgC;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類別,其轉運過程為主動性。
【真題庫】2.各種補體成分濃度達到成人水平的年齡是(2003)
A2個月
B3個月
C4個月
D5個月
E6個月
答案:E(2003)
[解析]:母體的補體不轉輸給胎兒,一般在生后6~12月時,嬰兒各種補體成分的濃度及溶血性達到成人水平。
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臨床表現由于病因不同而極為復雜,但其共同的表現確非常一致,即反復感染,易患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數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有明顯家族史。
【真題庫】1.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臨床表現是
A生長發育明顯落后
B不同程度智力低下
C特殊面容
D反復感染
E易發生神經母細胞瘤
答案:D
【真題庫】2.原發性免疫缺陷易出現的主要疾病是(2002)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腫瘤
C白血病
D艾滋病
E反復感染
答案:E(2002)
[解析]: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表現是感染,表現為反復、嚴重、持久的感染。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