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血癥的對機體的影響
低鉀血癥對機體的影響,在不同的個體有很大的差別。低鉀血癥的臨床表現也常被原發病和鈉水代謝紊亂所掩蓋。低鉀血癥的癥狀取決于失鉀的快慢和血鉀降低的程度。失鉀快則癥狀出現快,而且也較嚴重;失鉀慢則缺鉀雖已較重,癥狀也不一定顯著。一般說來,血清鉀濃度愈低,癥狀愈嚴重。但有一點應當強調指出,在可興奮的組織內,興奮性不僅與血清鉀降低的程度有關。而更重要的還取決于細胞內鉀濃度與細胞外鉀濃度之比([K+]i/[K+]e)。比值大則興奮性減低,比值小則興奮性增高。
雖然細胞內的許多酶需要鉀激活,但是細胞內鉀濃度的輕度降低(例如從160降至130mmol/L)是否會明顯地影響這些酶的活性,尚不清楚。
動物實驗證明,缺鉀時細胞內外發生離子交換。即細胞內K+逸出而細胞外Na+和H+進入細胞。缺鉀比較嚴重時,細胞內Na+和H+的積聚可達到足以影響酶活性的程度。因此,缺鉀引起的細胞功能障礙很可能是細胞內鈉離子濃度和pH改變的結果。
低鉀血癥對機體的影響如下:
1.對骨骼肌的影響 主要是超極化阻滯。低鉀血癥時[K+]i/[K+]e的比值增大,因而肌細胞靜息電位負值增大。靜息電位與閾電位的距離增大,細胞興奮性于是降低,嚴重時甚至不能興奮,亦即細胞處于超極化阻滯狀態。臨床上先是出現肌肉無力。繼而可發生弛緩性麻痹。這種變化在四肢肌肉最為明顯,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肌麻痹,這是低鉀血癥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低滲性脫水的原因和機制
⑴喪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補充水分: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大多是因嘔吐、腹瀉,部分是因胃、腸吸引術丟失體液而只補充水分或輸注葡萄糖溶液。
⑵大汗后只補充水分:汗雖為低滲液,但大量出汗也可伴有明顯的鈉丟失(每小時可丟失30~40mEq左右的鈉),若只補充水分則可造成細胞外液低滲。
⑶大面積燒傷:燒傷面積大,大量體液丟失而只補充水時,可發生低滲性脫水。
⑷腎性失鈉:可見于以下情況:①水腫患者長期連續使用排鈉性利尿劑(如氯噻嗪類、速尿及利尿酸等)時,由于腎單位稀釋段對鈉的重吸收被抑制,故鈉從尿中大量丟失。如再限制鈉鹽攝入,則鈉的缺乏更為明顯;②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時期,主要是腎小管液中尿素等溶質濃度增高,故可通過滲透性利尿作用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對鈉、水重吸收減少;③在所謂“失鹽性腎炎”的患者,由于受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對醛固酮的反應性降低,故遠側腎小管(近年有人認為是集合管)細胞對鈉重吸收障礙;④Addison病時,主要是因為醛固酮分泌減少,故腎小管對鈉重吸收減少。對上述些經腎失鈉的病人,如果只補充水分而忽略了補鈉鹽,就可能引起低滲性脫水。
由此可見,低滲性脫水的發生,往往與措施不當(失鈉后只補水而不補充鈉)有關。這一點應當引起充分的注意。但是,也必須指出,即使沒有這些不適當的措施,大量體液丟失本身也可以使有些患者發生低滲性脫水。這是因為大量體液丟失所致的細胞外液容量的顯著減少,可通過對容量感受器的剌激而引起ADH分泌增多,結果是腎臟重吸收水分增加,因而引起細胞外液低滲(低滲性脫水)。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