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異常產褥
產褥感染
一、產褥感染與產褥病率的概念
分娩后24小時以內體溫不超過38度算正常,產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時以后的10天內,有2次體溫≥38℃。產褥病率常由產褥感染引起。
二、病理及臨床表現
發熱、疼痛、異常惡露為產褥感染三大主要癥狀。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 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感染為主。
2.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 病原體經胎盤剝離面侵入,擴散至子宮蛻膜層稱子宮內膜炎,侵入子宮肌層稱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時內膜充血、壞死,陰道內有大量膿性分泌物且有臭味。子宮肌炎時腹痛,惡露增多呈膿性,子宮壓痛明顯,子宮復歸不良,可伴發高熱、寒戰、頭痛,白細胞明顯增高等全身感染癥狀。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 病原體沿宮旁淋巴和血行達宮旁組織,出現急性炎性反應形成炎性包塊并波及輸卵管,形成急性輸卵管炎。宮旁一側或兩側結締組織增厚、壓痛和觸及炎性包塊,嚴重者整個盆腔形成“冰凍骨盆”。
4.血栓靜脈炎 下肢血栓靜脈炎,表現為弛張熱,下肢持續性疼痛,局部靜脈壓痛或觸及硬索狀,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皮膚發白,習稱“股白腫”。
5.膿毒血癥及敗血癥 感染血栓進入動脈引起。
晚期產后出血
分娩24小時后,在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稱晚期產后出血。以產后1~2周發病最常見。
主要有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子宮胎盤附著面感染或復舊不全、感染、剖宮產術后子宮傷口裂開、產后子宮滋養細胞腫瘤、子宮黏膜下肌瘤等,均可引起晚期產后出血。
產褥中暑
產褥期因高溫環境使體內余熱不能及時散發,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稱產褥中暑。
治療原則是立即改變高溫和不通風環境,迅速降溫,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迅速降低體溫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