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疲乏無力、精神萎靡是最多見的癥狀,皮膚黏膜蒼白是貧血的主要體征。
2.缺鐵性貧血的表現(xiàn):頭暈、乏力及心悸等;缺鐵的原發(fā)病表現(xiàn);口炎、舌炎、缺鐵性吞咽困難、異食癖、反甲、匙狀指等組織缺鐵表現(xiàn)。
3.缺鐵貧:骨髓象和骨髓鐵染色降低--最可靠。骨髓象以紅系為主,“核老漿幼”。血清鐵↓,總鐵結合力升高↑,轉鐵蛋白飽和度↓。血清鐵蛋白↓是體內儲備鐵的指標—最敏感。
4.口服鐵劑后5~10天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達高峰,2周后血紅蛋白開始上升,平均2個月恢復,待血紅蛋白正常后,再服藥4~6個月(補充貯備鐵)。
5.缺鐵貧Hb下降比RBC明顯,巨幼貧RBC下降比Hb明顯。
6.巨幼細胞貧血表現(xiàn):貧血表現(xiàn)、食欲缺乏;口角炎、舌炎、“鏡面舌”或“牛肉舌”;神經精神癥狀,表現(xiàn)手足對稱性麻木、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腱反射消失及錐體束陽性。
7.巨幼細胞貧血實驗室檢查:骨髓象“核幼漿老”;葉酸、維生素B12測定減低。
8.巨幼細胞貧血治療:口服葉酸、肌內注射維生素B12。
15.白血病表現(xiàn):貧血、發(fā)熱、出血;器官和組織浸潤的表現(xiàn);常有胸骨中下段壓痛。
16.白血病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原始細胞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30%以上(WHO分型規(guī)定骨髓原始細胞≥20%)。
17.淋巴結和肝脾大多見于ALL,縱隔淋巴結腫大常見于T-ALL;骨和關節(jié)疼痛和壓痛,常有胸骨中下段壓痛;粒細胞肉瘤(綠色瘤)常見于粒細胞白血病,如M2型;齒齦和皮膚浸潤以M4和M5型多見;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血病(CNS-L)多見于ALL,常為髓外復發(fā)的主要根源;睪丸浸潤多見于ALL,是僅次于CNS-L的髓外復發(fā)根源。Auer小體見于AML。
18.ALL化療方案:VP(長春新堿、潑尼松),兒童緩解率80%~90%,成人50%。成人常用VDP(VP+柔紅霉素)或VDLP(VDP+左旋門冬酰胺酶)。
19.AML:標準誘導緩解方案為DA(柔紅霉素+阿糖胞苷)或IA(去甲氧柔紅霉素+阿糖胞苷),此外還有HA(高三尖杉酯堿+阿糖胞苷)。M3型(APL)使用全反式維A酸和(或)砷劑治療。
20.多發(fā)性骨髓瘤常表現(xiàn)為骨痛、貧血、腎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鈣血癥,蛋白電泳顯示M蛋白高峰,本周蛋白(+)。
內容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21年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各科目復習資料匯總
2021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報考指南※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