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2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精編考點匯總
骨盆測量
1)骨盆外測量
①髂棘間徑:兩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23~26cm。
②髂嵴間徑:兩髂嵴外緣最寬的距離,正常值25~28cm。
③骶恥外徑: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18~20cm。此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后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
④坐骨結節間徑或稱出口橫徑: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正常值8.5~9.5cm。若此徑<8cm,應加測出口后矢狀徑。
⑤出口后矢狀徑:為坐骨結節間徑中點至骶骨尖端的長度。正常值8~9cm。出口后矢狀徑與坐骨結節間徑值之和>15cm,表示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
⑥恥骨弓角度:正常值為90°,小于8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寬度。
2)骨盆內測量
①對角徑、真結合徑:為骶岬上緣中點至恥骨聯合下緣的距離,正常值12.5~13cm,此值減去1.5~2cm為骨盆入口前后徑長度,稱真結合徑,正常值11cm。測量時檢查者伸入陰道內的中指指尖觸不到骶岬上緣,表示對角徑>12.5cm。對角徑測量時期以妊娠24~36周、陰道較松軟時進行為宜。
②坐骨棘間徑: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10cm。坐骨棘間徑是中骨盆最短的徑線,此徑線過小會影響分娩過程中胎頭的下降。
③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能容納3橫指(5.5~6cm)為正常,否則為中骨盆狹窄。
內容來源:醫學教育網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