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以下哪種疾病可出現意識障礙
A.神經衰弱
B.強迫癥
C.疑病癥
D.癔癥
E.焦慮癥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癔癥可以出現意識障礙,其他選項沒有意識障礙的表現。
2.關于神經癥的病因,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A.精神因素是主要的
B.內在的素質因素是主要的
C.已發現有可疑的器質性改變
D.神經癥具有遺傳性
E.外在的精神應激因素與內在的素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神經癥的病因是外在的精神應激因素與內在的素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神經癥的神經質理論由下述哪位學者提出
A.弗洛伊德
B.克雷丕林
C.A.Beck
D.森田正馬
E.羅杰斯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神經癥的神經質理論由森田正馬提出。
4.在神經癥的癥狀中,不包括
A.情緒癥狀
B.感覺過敏
C.妄想
D.軀體不適癥狀
E.精神易興奮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神經癥的癥狀包括情緒癥狀、感覺過敏、軀體不適癥狀、精神易興奮。
5.癔癥性痙攣和癲癇大發作,下列哪一條不能作為鑒別要點
A.夜間入睡后是否有發作
B.幼年是否即有發作
C.發作時有無角弓反張
D.發作時有無尿便失禁
E.發作時瞳孔是否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癔癥性痙攣發作;常因心理因素或受到暗示突然發作,表現緩慢倒地,全身僵直或角弓反張。
癲癇大發作強直期: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常伴一聲大叫而摔倒,全身骨骼肌強直性收縮,頸部及軀干自前屈轉為角弓反張,上肢上舉后旋轉為內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轉變為強烈伸直及足內翻。呼吸肌強直收縮導致呼吸暫停,面色由蒼白或充血轉為青紫,眼球上翻。持續10~30秒后,肢端出現細微震顫,待震顫幅度增大并延至全身,即進入陣攣期。
6.錐體束損害的反射改變
A.深淺反射均亢進
B.深淺反射均減弱或消失
C.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
D.深反射亢進,淺反射正常
E.深反射減弱或消失,淺反射正常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錐體束征: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出現的原始反射。表現為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
當錐體束病損時,失去了對腦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釋放出踝和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1歲半以內嬰幼兒由于錐體束尚未發育完善,可以出現上述反射現象。成年病人若出現則為病理反射。
7.右側內囊后支受損,可能出現的病癥是
A.嗅覺喪失
B.同側肢體麻痹和半身軀體感覺喪失
C.左側半視野偏盲
D.雙側半身痛溫覺喪失而觸覺存在
E.右耳聽覺喪失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內囊膝有皮質腦干束,后腳有皮質脊髓束、丘腦皮質束、聽輻射和視輻射。當內囊損傷廣泛時,患者會出現對側偏身感覺喪失(丘腦中央輻射受損),對側偏癱(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受損)和對側偏盲(視輻射受損)的“三偏征”。結合本題選項,只有C符合。
8.偏盲型視野缺損最常見于
A.糖尿病性神經乳頭水腫
B.Graves病浸潤性突眼
C.嗜鉻細胞瘤陣發性高血壓眼底出血
D.垂體瘤鞍上發展
E.希恩綜合征垂體梗死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視交叉中部病變(如垂體瘤、顱咽管瘤)導致雙顳側偏盲;視束、外側膝狀體、視輻射或視中樞病導致病變對側視野同向性偏盲;視輻射下部受損導致對側同向性偏盲,視輻射上部受損導致對側同向性下象限盲。
9.有關椎-基底動脈系統的支配區域描述不正確的是
A.腦干
B.小腦
C.丘腦
D.大腦半球后2/5
E.大腦半球后3/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椎-基底動脈系統的支配區域:腦干、小腦、丘腦、大腦半球后2/5。
10.腦干病損時癱瘓的特點
A.完全性均等性偏癱
B.單癱
C.截癱
D.交叉性癱
E.伴明顯肌肉萎縮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一側腦干病損既可以損傷同側、同平面的腦神經運動核,又可以累及尚未交叉至對側的皮質脊髓束及皮質腦干束,故引起交叉性癱瘓,即:同側、同平面的腦神經周圍性麻痹及對側身體的中樞性癱瘓。
11.周圍性癱瘓的肌張力改變特點
A.折刀樣增高
B.鉛管樣增高
C.肌張力減低
D.齒輪樣增高
E.肌張力時高時低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周圍性癱瘓多見于一則下肢,亦有雙側下肢或四肢受累,呈不對稱性弛緩性癱瘓,肌張力松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12.導致腱反射亢進的病損部位為
A.脊神經后根
B.脊髓前角
C.脊髓后索
D.錐體束
E.錐體外系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情況下錐體束對深反射起抑制作用,深反射增強是一種釋放癥狀,見于反射弧未中斷而錐體束受損傷時,故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重要體征。重要的深反射有:肱二、三頭肌反射、橈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均亢進,甚至可以出現陣攣的表現。
13.某患者自覺左側肢體似有螞蟻爬行,此種感覺障礙為
A.感覺過敏
B.感覺倒錯
C.感覺過度
D.感覺異常
E.感覺減退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感覺異常,比如說,明明沒有蟲子在身上,但是自我感覺有;感覺過敏是指有小蟲在身上,但是病人卻覺得有好多小蟲在身上。
14.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哪項處置是錯誤的
A.絕對臥床休息
B.給鎮靜藥物
C.給予止血藥物
D.盡早病因治療
E.便秘者給予肥皂水灌腸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治療與預防
1.一般治療 出血急性期,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可應用止血劑。頭痛劇烈者可給止痛、鎮靜劑,并應保持大便通暢。伴顱內壓增高時,應用甘露醇溶液脫水治療。
2.盡早病因治療,如開顱動脈瘤夾閉,動靜脈畸形或腦腫瘤切除等
不可用肥皂水灌腸,因為肥皂水為堿性,會增加腸道氨的吸收,誘發腦病!
二、A2
1.女,30歲,近3年來常在生氣后發生突然倒地,全身僵硬,呈角弓反張,四肢不規則抖動,呼吸急促,呼之不應,表情痛苦,一般持續20~30分鐘,發作時無咬傷唇舌,無跌傷,無尿便失禁,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最可能診斷為
A.腦器質性疾病
B.急性應激反應
C.精神分裂癥
D.焦慮癥
E.癔癥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癔癥?稍趹な录蟀l病,若急性發作時要與應激反應相鑒別一般講癔癥多在心理及社會應激因素作用下發病,且癥狀短期內難與急性心因性反應區別。癔癥表現更為多樣化,并帶有夸張或表演性給人以做作的感覺。病前性格多有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愛好藝術喜好文藝等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為癔癥發作具有較強的暗示性且病情最易多次反復發作。
2.女,19歲,在與同學爭吵過程中突然暈倒,呼之不應,推之不動。四肢發硬,僵臥于床,雙目緊閉,眼瞼顫動,同學急抬入病房,詢問家屬,病人既往有類似發作史,神經系統檢查未見陽性體征。最可能診斷為
A.恐懼性焦慮障礙
B.焦慮癥
C.人格障礙
D.抑郁癥
E.癔癥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癔癥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本例為癔癥的典型表現。
3.女,21歲,平素感情豐富,好幻想,自幼家里嬌慣,4個月前在與家人發生矛盾后,突然出現夸張行為,有時故作小孩狀,不認識家人,用歌謠的形式回答問題,有時自言自語,多是與父母發生矛盾的內容,持續約半小時,后反復發作多次,均有精神誘因。最可能的診斷為
A.急性應激反應
B.創傷后應激障礙
C.恐怖癥
D.分離(轉換)性障礙
E.焦慮癥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離(轉換)型障礙的發病原因: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分離(轉換)型障礙發病的主要原因。但是,當人們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以及暗示的作用以后,為什么有的人保持健康,有的人就患了分離(轉換)型障礙呢?這與他們的性格不同有關。癔癥患者的病前個性,是屬于有強烈情感,缺少堅定理智,意志不穩定,幻想多,爭強好勝,虛榮,情感不穩定,易沖動。
分離(轉換)型障礙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癥狀,又可有各種內臟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癥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癥狀(變態心理癥狀)?梢哉f分離(轉換)型障礙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癥,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分離(轉換)型障礙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于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分離(轉換)型障礙的診斷。
但分離(轉換)型障礙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后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癥再發。此外,癔癥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病變等,其臨床癥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范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于正確判斷癔癥是很有幫助的。
4.女,28歲,3個月前因工作失誤,造成企業損失,在經理批評其時突然嚎啕痛哭,時而大笑.大吵大鬧,聲嘶力竭為自己辯解,撕衣服,以頭撞墻,在地上打滾,持續近1小時,后肌注地西泮10mg后穩定,近兩日,因家庭問題多次出現上述癥狀,神經系統檢查未見陽性體征。最可能的疾病是
A.急性應激反應
B.創傷后應激障礙
C.人格障礙
D.恐懼性焦慮障礙
E.癔癥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癔癥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本例為癔癥的典型表現。
5.女,23歲,半年前祖父去世送葬,極為悲傷,回家后,自稱村里一位已死2年的青年男性附在其身上,并以“男青年”的身份和口氣與人說話,持續約4小時,之后反復發作十幾次,均有精神誘因,神經系統檢查未見陽性體征。最可能診斷是
A.恐懼性焦慮障礙
B.精神分裂癥
C.癔癥
D.強迫癥
E.焦慮癥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癔癥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本例為癔癥的典型表現。
6.男,24歲,兩日前因與鄰居發生口角爭執,對方用鐮刀砍中其右臀部,之后右下肢馬上癱瘓,不能活動,經當地各種方法治療不能恢復,經查,神經系統無陽性體征,肌電正常,后經暗示療法恢復運動功能。最可能的疾病是
A.癔癥
B.坐骨神經損傷
C.急性應激障礙
D.恐懼性焦慮障礙
E.肌肉損傷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癔癥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沙尸F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本例為癔癥的典型表現。
7.女,16歲,平素要強,學習成績好,1周前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問未能正確回答,受到老師批評,回家后即不能用語言交談,常用手勢或書寫表達自己的思想,但病人可以正?人裕瑱z查唇、舌、腭、聲帶無任何器質性障礙,最可能的診斷為
A.急性應激障礙
B.分離(轉換)型障礙
C.恐懼性焦慮障礙
D.精神分裂癥
E.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目前認為分離(轉換)型障礙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而急性應激反應又稱急性心因性反應,是指由于遭受到急劇,嚴重的心理社會應激因素后,在數分鐘或數小時之內所產生的短暫的心理異常。一般在數天或一周內緩解。
8.女,36歲,兩周前因與丈夫爭吵后,出現左側感覺麻木,自述從頭到足均為左側麻木,以正中為界限,持續存在,經檢查左側頭面部及軀干四肢感覺略遲鈍,余無陽性體征,頭部CT未見異常。最可能診斷是
A.腔隙性腦梗塞
B.急性應激反應
C.末梢神經炎
D.癔癥
E.疑病癥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本例為癔癥的典型表現。
9.女,24歲,1周前夜間路上遇劫,未受外傷,回家后即雙目失明,自述只能看到模糊的一片白光,不能看見物體,經眼科檢查無器質性疾病證據。最可能診斷
A.腦器質性疾病
B.急性應激反應
C.分離(轉換)型障礙
D.精神分裂癥
E.恐懼性焦慮障礙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目前認為分離(轉換)型障礙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沙尸F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而急性應激反應又稱急性心因性反應,是指由于遭受到急劇,嚴重的心理社會應激因素后,在數分鐘或數小時之內所產生的短暫的心理異常。一般在數天或一周內緩解。
10.女,18歲,1月前上課時學校受流氓騷擾,班內一男同學被打重傷,病人突然失去聽力,對他人問話無反應,持續至今,經檢查缺乏器質性耳聾證據,后經暗示治療,聽力恢復正常。最可能診斷
A.腦器質性疾病
B.急性應激反應
C.癔癥
D.精神分裂癥
E.恐懼性焦慮障礙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結合患者表現初步考慮為癔癥, 癔癥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以鄉村多見。目前認為癔癥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沙尸F各種不同的臨床癥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癥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癔癥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癥,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咨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占全部咨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蜻\動、感覺、植物神經、內臟方面的紊亂。這些癥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通過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女性遠多見于男性。
11.患者右下肢無力3個月,伴左下半身麻木。查左乳頭水平以下痛溫覺減退,右膝腱反射亢進,右巴氏征(+),右髂前上棘以下音叉振動覺減退,右足趾位置覺減退病變為
A.胸髓3水平橫貫損害
B.右側胸髓3水平半側損害
C.左側胸髓3水平半側損害
D.右側胸髓3水平后索損害
E.左側胸髓3水平后索損害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這個題目應該是選擇B項,不是選擇D項,脊髓半側損害時產生病變側肢體的中樞性癱瘓(題干中的右膝腱反射亢進,右巴氏征(+))及深感覺障礙(題干中的右髂前上棘以下音叉振動覺減退-即震動覺)以及對側肢體的痛溫覺障礙(題干中的左乳頭水平以下痛溫覺減退)。
12.患者46歲,臍右側陣發性疼痛6個月,左下肢麻木,右下肢無力4個月,檢查左腹股溝以下痛覺減退,觸覺存在,右下肢音叉振動覺消失,右下肢肌力4級,右膝踝反射亢進,右側巴氏征(+),病變位于
A.右側T10節段
B.左側T10節段
C.右側T12節段
D.左側T12節段
E.右側L1節段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上胸段主要支配肋間肌,腹直肌則由胸5以下脊神經支配。感覺支配區如下:胸2、3在上胸部,雙乳頭連線為胸4,胸7橫貫劍突,胸10達臍部,胸12位于雙側腹股溝。這個患者左腹股溝以下痛覺減退,所以對側胸12可能性大,本題目選擇C項最為妥當。
13.80歲男性,突然出現頭痛、嘔吐、意識不清,血壓27/16kPa,右側瞳孔大,左側偏癱。此時,最重要的治療是
A.外科手術
B.降壓治療
C.應用激素
D.應用脫水劑
E.應用止血劑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腦疝是顱內壓增高引起的嚴重狀況,必須作緊急處理。除必要的病史詢問與體格檢查外,應立即降顱內壓治療以暫時緩解病情。然后進行必要的診斷性檢查以明確病變的性質及部位,根據具體情況作手術。所以,本題選D。
14.52歲男性,突發腦出血,頭痛,嘔吐,昏迷,血壓25/12kPa,應迅速給予
A.止血治療
B.降血壓治療
C.降顱壓治療
D.維持生命體征
E.防治血管痙攣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頭痛,嘔吐,昏迷”均為顱內壓增高的征象,首先要降顱壓,以防發生腦疝。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