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
一、西醫病因病理
1.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原學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支桿菌 引起。
(2)感染途徑 :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排菌的肺結核患者 是主要傳染源。
2.病理: 結核病基本病理是炎性滲出、增生和干酪樣壞死 。
二、診斷標準
(1)全身結核中毒癥狀及呼吸道癥狀:
1發熱(長期午后低熱或不規則高熱)、盜汗、體重減輕;
2納差、乏力;
3咳嗽、咳少量黏液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2)體征 多無陽性體征,如肺上部尤其肩胛間區 出現叩診音濁、濕啰音等應疑診肺結核。
(3)結核菌素試驗:3歲以下嬰幼兒呈陽性反應,提示有活動性結核;成人陽性只說明有結核感染史,但若高稀釋度(1IU)呈強陽性,常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灶 。
(4)血沉 增快有助于結核活動性的判斷及治療效果判定,但血沉正常亦不能除外活動性肺結核。
(5)X 線檢查: 對肺結核診斷有很高價值 。肺結核早期發現、分型和分期,確定病變性質、范圍、部位、轉歸以及治療方案等都必須依據X線檢查。
(6)痰結核菌檢查: 是診斷肺結核的主要依據 ,亦是考核療效、隨訪病情的重要指標。
(7)纖維支氣管鏡及活組織病理檢查 : 有助于不典型或疑難病例的診斷。
三、肺結核分類
1999年我國制定了結核病新的分類法,分為原發型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繼發型肺結核(包括浸潤性肺結核、空洞性肺結核、結核球、干酪樣肺炎、纖維空洞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結核、菌陰肺結核。
四、西醫治療
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 化療應該堅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藥物 的原則。我國應用的第一線化療藥物主要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第二線化療藥物有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
具有獨特的殺菌作用,能殺滅酸性環境中的結核菌:吡嗪酰胺;
最常用的抗結核藥――異煙肼;
主要不良反應為第VIII對顱N損害的氨基糖苷類:鏈霉素。
五、預防
接種卡介苗 是預防肺結核病最有效的辦法。
中 醫:
一、中醫辨證論治
1.肺陰虧損證
證候:干咳,咳聲短促,咳少量白黏痰,或痰中有血絲或血點,色鮮紅 ,胸部隱隱悶痛,低熱,午后手足心熱 ,皮膚干灼,口咽干燥,少量盜汗 ,舌邊尖紅,無苔或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
方藥:月華丸加減。
2.陰虛火旺證
證候:咳嗆氣急,痰少黏稠或吐少量黃痰,時時咳血,血色鮮紅,午后潮熱,五心煩熱,骨蒸顴紅,盜汗量多 ,心煩失眠,性急善怒,脅肋掣痛,男子夢遺失精,女子月經不調 ,形體日漸消瘦,舌紅絳而干,苔黃或剝,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加減。
3.氣陰耗傷證
證候:咳嗽無力,氣短聲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較多,偶或夾血,或咯血,血色淡紅,午后潮熱,伴有畏風怕冷,自汗與盜汗并見 ,納少神疲,便溏,面色白,舌質光淡,邊有齒印,苔薄,脈細弱而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保真湯加減。
4.陰陽兩虛證
證候:咳逆喘息少氣,喘促氣短,動則尤甚,咯痰色白,或夾血絲,血色暗淡,潮熱,自汗,盜汗 ,聲嘶或失音,面浮肢腫,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見五更泄瀉 ,口舌生糜,大肉盡脫,男子滑精、陽痿,女子經少、經閉 ,舌質光淡隱紫少津,脈微細而數,或虛大無力。
治法:滋陰補陽。
方藥:補天大造丸加減。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