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補益劑
四君子湯
主治:脾胃氣虛證
面色萎白,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病機:脾胃氣虛,運化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
方解: 人參 益氣健脾(偏肺脾)
白術 益氣健脾,加強人參作用
術、苓相配,健脾助運,相輔相成。補中健脾;滲濕助運。
茯苓 健脾滲濕
甘草 益氣健中,調和諸藥
功效:益氣健脾
運用: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常用方,亦是補氣的基本
全方溫而不燥,平補不峻,共奏益氣中,健脾養
胃之效,體現了脾胃氣虛的基本大法。猶如寬厚
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湯”之名
參苓白術散
主治:1脾胃氣虛2肺脾氣虛痰濕咳嗽
功效: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配伍: 以四君子湯加滲濕健脾之品,虛實并治
輸布精氣養肺,體現“培土生金”之法
桔梗意義: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與滲利藥配伍,降中寓升;二則取其上行入肺,以其宣利肺氣
補中益氣湯李杲《內外傷辨惑論》
主治:Ⅰ、脾不升清證 Ⅱ、中氣下陷證 Ⅲ、氣虛發熱<下陷清陽之氣郁遏于下焦,郁而化熱>證
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面色萎黃,脈虛弱無力
Ⅰ←頭暈目眩,視物昏瞀,耳鳴耳聾,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面色萎黃,舌淡,脈弱
Ⅱ←臟器下垂(eg: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伴氣短乏力,便溏,舌淡,脈虛弱
Ⅲ←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而胖,脈大無力
病機:脾氣虛弱,清陽下陷
治法:益氣健脾,升陽舉陷
方解: 黃芪 益氣健脾,升陽舉陷 君
人參/白術/甘草 益氣健脾
陳皮 行氣燥濕 健脾,使補而不滯
當歸 養血活血
柴胡/升麻 升舉陽氣
配伍特點:1、補氣結合升陽,體現“甘溫除熱”法
2、補氣兼能調氣和血
運用:本方為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
四物湯
主治:營血虛滯證
頭暈心悸,面色無華,舌淡脈細
唇甲色淡,婦人月經不調(延后/期短質稀色淡量少),脈(細)弦或(細)澀
病機:營血虛滯,臟腑形體失養
治法:補血和血
方解: 熟地 滋陰養血
白芍 養血益陰,柔肝止痛
當歸 養血和營活血
川芎 行氣活血
配伍特點:1、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
2、溫而不燥,滋而不膩
運用:本方是補血的常用方,又是調經的基本方
1熟地、當歸,相須為用,增強補虛止血之力,又
具活血行滯之功
2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
組成:熟地黃、川芎、白芍、當歸、桃仁、 紅花
功效:養血活血
主治:婦女經期超前,血多有塊,色紫粘稠,腹痛等。
玉屏風散(人參,麥冬,五味子)
【主治】 肺衛氣虛證
益氣固表止汗。
黃芪、白術相須為用,增強益氣實衛,固表止汗之力
全方三藥合用,補中寓散,散中有補,共奏益氣實衛,
固表止汗之效
用之猶如御風的屏障,珍貴如玉,故名玉屏風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