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angyuchun00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囊癰辨證論治
(1)內治:濕熱下注證
證候:陰囊紅腫焮熱,墜脹疼痛,拒按,釀膿時局部脹痛、跳痛,指壓有應指感;伴發熱,口干喜冷飲,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弦數或緊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龍膽瀉肝湯或瀉熱湯加減。
(2)外治
未成膿者,用玉露散、金黃散或雙柏散涼水調糊冷敷。若紅腫范圍較大者,用三黃湯(大黃、黃柏、黃芩)煎湯作冷濕敷,頻換敷料,保持冷濕,以消腫止痛。已成膿者,及時切開引流,注意避免損傷鞘膜與睪丸。
氣滯證的辯證
氣滯證,是指人體某一臟腑,某一部位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多由情志不舒,或邪氣內阻,或陽氣虛弱,溫運無力等因素導致氣機阻滯而成。
【臨床表現】脹悶,疼痛,攻竄陣發。
【證候分析】本證以脹悶,疼痛為辯證要點。氣機以暢順為貴,一有郁滯,輕則脹悶,重則疼痛,而常攻竄發作,無論郁于臟腑經絡肌肉關節,都能反映這一特點。同時由于引起氣滯的原因不同,因而脹、痛出現的部位狀態也各有不同。如食積滯阻則脘腹脹悶疼痛;若肝氣郁滯則脅肋竄痛;當然氣滯于經絡、肌肉,又必然與經絡、肌肉部位有關。所以,辨氣滯證候尚須與辨因辨位相結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