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練
(單項選擇題)下列關于內分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排卵前LH和FSH分泌達高峰
B.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孕激素
C.婦女有月經來潮,即說明有排卵
D.絕經后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體內無雌激素
E.排卵前8小時雌激素出現峰式分泌
【答案】A
【考點】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解析】
卵巢既接受下丘腦和垂體激素的正調節,它所分泌的性激素又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功能產生反饋調節,以此來保證生殖周期的正常規律。性激素是在負反饋的基礎上而產生正反饋作用的。雌激素有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的作用,如卵巢切除后或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時,促性腺素即上升。雌激素也抑制下丘腦的GnRH分泌。
雌激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阿片類物質的合成,又通過阿片類物質抑制GnRH脈沖的幅度從而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釋放。黃體酮協同雌激素抑制垂體功能,它也通過阿片類物質抑制GnRH的調節,但持續作用可致GnRH的脈沖頻率減緩,而幅度則增高。在此基礎上又產生雌激素的正反饋作用。月經周期中卵泡期時,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細胞在GnRH作用下合成激素,并在雌激素的促進下合成更多的GnRH本身的受體。因此,隨卵泡的發育和雌激素水平的增高,促性腺激素的量也越聚越多,分泌細胞對GnRH的敏感性也提高。至卵泡晚期雌激素的分泌達高峰后,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細胞所積聚的促性腺激素驟然釋入血液循環,造成血液促性腺激素分泌呈峰狀升高,稱為雌激素的正反饋。
約在LH高峰前的7~8天,卵巢上所被選擇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起初是慢慢地增加,然后加速,并一般在LH高峰前1天達到頂峰。雌激素的增加則伴以LH緩慢而穩定的增加及FSH水平的下降。LH與FSH水平可背馳,因為FSH的分泌受到雌激素優先的抑制(與LH分泌比較),并特別的被抑制素所抑制。正好在LH高峰前,孕酮水平也開始明顯地增加。在排卵期間,LH高峰使一系列復雜的內分泌變化達到高峰---垂體在排卵期前釋放大量LH。LH高峰的形成部分是由于雌激素的正反饋。同時FSH的分泌也有少量增加,但其意義則不明了。當LH水平升高時,雌二醇水平下降,但孕酮水平卻繼續上升。LH高峰,典型地持續26~48小時,包含多次以脈沖式大量暴發性的釋放LH。LH高峰造成的卵泡完全成熟對排卵---從成熟的囊狀卵泡釋放卵子---是必要的,它往往發生于高峰開始后的16~32小時,排卵的機制尚不清。在LH高峰期間,卵泡膨大并從卵巢上皮表面鼓出。一個小斑或無血管點在卵泡表面出現。在此斑上有一小泡形成,然后破裂并有一團物質(卵子與一些周圍的顆粒細胞)排出。卵泡產生的前列腺素,可能是由于LH及/或FSH的調控,看來對排卵是重要的。囊狀卵泡與排卵前卵泡上面的上皮細胞內的溶蛋白酶,局部生長因子及細胞激動素可能重要。
卵子保持抑制狀態于分裂初期,直到LH高峰后。LH高峰后的36小時內,此卵子完成了第一次減數分裂,即每個細胞接受了原來46個染色體中的23個及排出第一極體。除非此卵被一個精子穿入,第二次減數分裂(即每個染色體縱形分裂成相等的一對)不會完成,及第二極體不會排出。在黃體(排卵后)期,形成卵泡的顆粒細胞與鞘膜細胞重組而形成黃體(黃體期即以此為名)。此期之長短最恒定,在非孕婦女中平均為14天。并在月經的第1天而結束。除非接著發生妊娠,這長短相當于黃體功能生命的跨度,即分泌孕酮與雌激素約14天,然后退化.黃體逐漸增加分泌孕酮量以支持受孕卵的種植。孕酮于LH高峰后6~8天達到其高峰,約為25mg/d。由于孕酮是致熱性的,故在黃體期間基礎體溫增加0.5℃并維持此高度直到下次月經來潮,黃體生命跨度的調節知道得很少,但前列腺素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可能卷入,故選A。
>>萬題庫簡介:
萬題庫精選歷年真題及經典習題組成龐大的試題庫,其特色在于名師面對面視頻解析、在線智能評估等。視頻題庫一改過去枯燥的學習方式,使考生的學習更加生動形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