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醫患沖突的化解方式不恰當的是
A、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通過醫患溝通來化解
B、醫生在醫患糾紛的化解中起主導作用
C、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D、醫生以候診病人多為由拒絕向病人解釋病情,告知病人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E、由醫療事故引發的醫療糾紛,應該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進行處理
2、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醫患沖突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服務態度
B、醫療事故
C、醫療體制
D、收費制度
E、病人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3、醫患沖突的原因不包括
A、服務態度問題
B、醫療事故與醫療過失
C、滿足病人需求不力
D、醫療體制與醫院管理方面的因素
E、醫藥費用高昂
4、患者的義務不包括
A、保持和恢復健康的義務
B、積極配合診療的義務
C、宣傳衛生保健知識的義務
D、支持醫學科學發展的義務
E、遵守醫院各種規章制度的義務
5、《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對醫師義務的一些規定中不正確的是
A、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B、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
C、努力鉆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D、一切治療均按照病人的意志選擇實施
E、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等
6、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正確做法是
A、經患者本人同意即可手術
B、由監護人決定幼兒患兒的診療方案
C、對急、慢性病人的搶救都采取同樣的告知方式
D、對復雜的、嚴重的病情,患者無需完全知情
E、家屬與患者本人意見不同時,遵照家屬意見
7、患者的基本權利不包括
A、基本醫療權
B、疾病認知權
C、知情同意權
D、自主決定權
E、社會免責權
8、醫生的特殊干涉權不適用范圍有
A、對精神病患者、意志喪失和自殺未遂等患者拒絕治療時
B、依法隔離傳染性疾病患者時
C、患者明確病情,要求放棄治療時
D、患者要求了解自己疾病的真相但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時
E、中止高危試驗性人體治療實驗
9、1976年,美國學者薩斯和荷倫德在《醫生-病人關系的基本模型》中提出的醫患關系模型包括
A、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
B、主動-合作型、指導-被動型、共同合作型
C、主導-配合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合作型
D、主動-合作型、指導-配合型、共同合作型
E、主導-配合型、指導-參與型、平等合作型
10、下列敘述醫患關系的發展趨勢不正確的是
A、醫患關系結構的“人機化”趨勢
B、醫患交往的“經濟化”趨勢
C、醫患要求的“多元化”趨勢
D、醫患關系調節方式上的“法制化”趨勢
E、醫患關系調節方式上的“保守秘密”趨勢
二、B
1、A.醫患關系結構的“人機化”趨勢
B.醫患交往的“經濟化”趨勢
C.醫患要求的“多元化”趨勢
D.醫患關系調節方式的“法制化”趨勢
E.醫患交往的“和諧化”趨勢
<1> 、目前仍較普遍存在的看病貴、藥費高等問題,反映出
A B C D E
<2> 、醫師通過儀器設備獲得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標,并作為自己的診療依據,體現了
A B C D E
參考答案: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部分的醫患糾紛都是因為溝通方面存在問題,比如在知識、信息方面的不對稱,醫生在解釋方面的欠缺,病人理解上的誤區等等往往是產生糾紛的主要因素。在醫患關系中醫生起主導作用,在醫患糾紛的化解上醫生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醫生不能以任何理由侵害病人的知情權,應及時全面地向患者解釋病情,并給予恰當指導以控制、治療疾病。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應當通過醫患溝通來化解。故D項的處理方式不恰當。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大量調查表明,醫療服務態度是導致醫患沖突的主要原因。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醫患沖突的原因包括服務態度問題、醫療事故和醫療過失、滿足病人需求不力、醫療體制與醫院管理方面的因素。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者的義務包括1.保持和恢復健康的義務;2.積極配合診療的義務;3.遵守醫院各種規章制度的義務;4.支持醫學科學發展的義務。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相關條款在法律上規定了醫師的義務,如:①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②樹立敬業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③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④努力鉆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⑤從事科學研究,發展醫學科學;⑥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等。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知情同意權,是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治療情況及預后有知悉了解的權利。醫生在不損害患者利益和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應向患者及家屬提供有關疾病信息,并就診療方案去獲得患者本人或家屬的同意。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手段(包括人體實驗)有權知道其作用及成功率,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風險,在患者或家屬同意后方可實施。患者也有權拒絕一些治療或人體實驗或試驗性治療。急、危重病人應先予立即搶救,再及時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病情,慢性病人應于治療前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工作,故C選項不正確。考慮患者的意識及行為能力,需同時向其家屬作出病情及治療方案解釋,治療同意權患者本人優先,故A、D選項不合適。對尚無獨立行為及意識能力的幼兒患兒,由其法定監護人代為決定治療方案,故B選項正確。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綜合國內外關于病人權利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據我國國情,可將患者的基本權利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基本醫療權;②疾病認知權;③知情同意權;④保護隱私權;⑤社會免責權;⑥經濟索賠權。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醫生可以為保護病人、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對某些病人的行為和自由進行適當的限制,即特殊干涉權。這是針對諸如精神病人、自殺未遂病人拒絕治療、傳染病人強制性隔離等情況而擁有的一種特殊權力。當患者明確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已簽署拒絕治療同意書后,醫生的特殊干涉權也不適用,故選C。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1976年美國學者薩斯和荷倫德在《醫生-病人關系的基本模型》的文章中,根據醫生和患者的地位、主動性大小,將醫患關系劃分為三種模型: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
1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醫患關系的發展趨勢包括:醫患關系結構的“人機化”趨勢、醫患交往“經濟化”趨勢、醫患要求“多元化”趨勢、醫患關系調節方式“法制化”趨勢。
二、B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限于我國衛生資源不足和分配使用中的不合理,仍普遍存在著看不起病、吃不起藥、住不起院等狀況,在醫患交往上有經濟化趨勢。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醫學高新技術的應用,使診療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醫生可通過高新技術、設備獲得病人的生理指標、生化指標等數據,并為自己診療提供依據,這樣就發生了醫患之間的人(醫生)-人(患者)關系向人(醫生)-機(儀器)-人(患者)的結構演變趨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