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是原發于各級支氣管上皮的惡性腫瘤。
一、病因
肺癌的病因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吸煙 肺癌的發病與吸煙,特別是吸紙煙的關系密切,因為紙煙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其中以苯并芘的致癌性最強。肺癌多發生于長期吸煙的人群,吸煙男性肺癌的死亡率為不吸煙男性的10倍以上。被動吸煙致肺癌的可能性日益受到重視。
2.大氣污染 工業廢氣內含有許多致癌物質,如煤和石油燃燒釋放的煙霧及內燃機的廢氣中均含有苯并芘,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大氣中苯并芘濃度高的城市,肺癌發病率也高。城市居民肺癌發病率為農村居民的2倍。
3.職業性致癌因素 如砷、鉻、石棉、鎳及放射性粉塵等均有致癌作用,長期接觸這些物質可誘發肺癌。
4.慢性肺臟疾病 肺癌與肺結核或慢性支氣管炎有并存的現象,但其相互關系尚有待探討。
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毒素(黃曲霉索)、維生素A缺乏、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對肺癌的發生可能起綜合性作用。
二、病理和分類
(一)按解剖學部位分類
1.中央型肺癌 生長在葉、段以上的支氣管,位于肺門附近,約占3/4,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較為常見。
2.周圍型肺癌 生長在葉、段以下的支氣管,位于肺的邊緣部位,約占l/4,以腺癌較常見。
(二)按組織學分類
有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小細胞未分化癌、大細胞未分化癌、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簡稱肺泡癌)等5類。
三、臨床表現
起病多緩慢,其癥狀及體征出現的早晚與癌腫部位、大小、類型及并發癥有關。中央型出現癥狀較早,周圍型較晚。
(一)由原發癌腫引起的癥狀
1.咳嗽 常以陣發性刺激性干咳為首發癥狀,或有少量泡沫黏液痰,并發感染后轉為膿性。腫瘤增大引起支氣管狹窄,咳嗽加重,多為持續性,且呈高音調金屬音,是一種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
2.咯血 癌腫組織血管豐富,常引起持續或間斷痰中帶血,不易控制,癌腫腐蝕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胸闊、氣急 肺癌堵塞支氣管或波及范圍廣,或有大量胸水形成時,可產生胸悶、氣急,嚴重者出現紫紺。
4.哮鳴音 由于支氣管部分阻塞,少數患者可聽到局限性哮鳴音,特別是在吸氣階段,咳嗽后并不消失,為肺癌早期體征之一,但為時短暫,易被忽視。
5.發熱 早期階段很少發熱,常在并發感染后,或于疾病晚期癌腫組織壞死時出現發熱。
6.消瘦和惡病質 肺癌晚期由于過度消耗,加之食欲下降,進食減少,腫瘤毒素等導致體質消耗,全身營養狀況惡化,表現為極度消瘦虛弱。
(二)腫瘤局部擴展引起的癥狀
1.胸痛 腫瘤位于胸膜附近時,易產生不規則的鈍痛或隱痛。
2.吞咽困難 少數患者癌腫侵犯或壓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
3.聲音嘶啞 癌腫或轉移性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左側多見)時,可出現聲音嘶啞。
4.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 即腫瘤侵犯縱隔,壓迫上腔靜脈時。頭部和上腔靜脈回流受阻,產生頭面部、頸部和上肢水腫及前胸部淤血和靜脈曲張。
5.肺上溝瘤 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稱肺上溝瘤(Pancoast痛),常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眼球內陷、額部少汗等霍納綜合征。
(三)由于癌腫遠處轉移引起的癥狀
1.肺癌轉移至腦、中樞神經系統時,可發生頭痛.嘔吐、眩暈、共濟失調、腦神經麻痹、單肢麻痹、半身不遂以及其他神經癥狀。
2.轉移至骨骼,特別是肋骨、脊椎、骨盆時,則有局部疼痛和壓痛。
3.有肝轉移時,可出現厭食、肝腫大、黃疸和腹水等。
4.肺癌多首先發現鎖骨上和頸部淋巴結腫大。皮下轉移時,可觸及皮下結節。
(四)癌腫作用于其他系統引起的肺外表現
少數肺癌患者有時可伴有骨、關節病變,如杵狀指(趾)、肥大性骨關節病和內分泌紊亂引起的庫欣綜合征等。肺外表現有時先于呼吸道癥狀,甚至X線表現之前。
四、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一)X線檢查
是發現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胸部透視,正、側位胸部平片,高電壓攝片,體層攝片及計算機體層掃描(CT)。
1.中央型肺癌 可見肺門增大及縱隔腫塊,或阻塞性肺氣腫、肺炎、肺不張等。
2.周圍型肺癌 早期為較淡薄、邊界不清的小圓形病灶;癌瘤增大呈類圓形或分葉狀,密度較高,或呈毛刺放射狀陰影。癌瘤中心壞死形成空洞,其特點為壁較厚,內壁不規則,凹凸不平,多偏心。
3.細支氣管-肺泡癌 可形成兩肺彌漫浸潤或局限性結節陰影。
(二)痰液脫落細胞檢查
可直接發現癌細胞,是簡單而重要的早期診斷方法之一,其陽性率可達70%~80%,應取新鮮標本多次送檢。
(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能直接窺視生長于大支氣管中的癌瘤,對中央型肺癌診斷有幫助,并可取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查或取分泌液做脫落細胞檢查。
(四)活組織檢查
病理學檢查對肺癌的確診和組織分型具有決定性意義。
(五)其他
放射性核素肺掃描、開胸探查等。
五、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
肺癌的預后決定于能否做到“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臨床上對40歲以上,特別是男性,長期吸煙或有職業性致癌物質接觸史者,出現下列情況應高度懷疑肺癌的可能性:①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干咳,治療無效;②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質突然改變者;③原因不明的持續性胸痛及腰背痛;④無慢性呼吸道疾病,出現持續性痰中帶血;⑤同一部位反復出現肺炎;⑥原因不明的肺膿腫;⑦原因不明的四肢關節痛、杵狀指(趾)、聲音嘶啞、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等;⑧X線檢查有局限性肺氣腫、肺不張、孤立性圓形病灶和單側肺門陰影增大;⑨原有肺結核已穩定,他處出現新病灶,或結核灶“惡化”,耐抗結核治療無效者。對以上可疑者應選擇做痰檢、支氣管鏡檢、胸水和活組織檢查等,以力求早期明確診斷。
(二)鑒別診斷
1.肺炎 多見于青壯年,急性起病,寒戰高熱,咳鐵銹色痰,自細胞增高,抗炎治療有效。但對老年患者之遷延難愈或反復在同一部位發生的“肺炎”應提高警惕。
2.肺結核 多見于青壯年,常有持續性發熱及全身中毒癥狀,可有反復咯血,病程長,痰液可檢出結核菌,X線檢查有結核灶的特征,抗癆治療有效。
3.肺膿腫 肺膿腫起病急,全身中毒癥狀重,常有寒戰、高熱、咳嗽及咳大量膿痰,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4.結核性胸膜炎 結核性胸膜炎胸液多為淡黃色,偶呈血性,抗結核治療迅速奏效。
六、治療
肺癌的治療應以手術根治為主,配合應用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綜合療法。
1.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凡已確診而無手術禁忌證者,應爭取早期做肺段或肺葉切除,也可酌情在術前或術后配合其他療法,以提高療效。
2.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
3.放射治療(簡稱放療)
4.其他 小劑量干擾素、轉移因子、左旋咪唑、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在肺癌的治療中都能增加機體對化療、放療的耐受性,提高療效。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