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
一、概念
高血壓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正常人血壓在不同生理情況下有一定的波動幅度,其收縮壓隨年齡而增高。目前我國采用l999年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專家委員會(WH0/ISH)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即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亦稱癥狀性高血壓)。
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WHO/ISH)
類 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
理想血壓 <120 <80 |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高血壓病確切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認為是在遺傳的基礎上,多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使正常血壓調節機制失代償所致。
1.血壓調節機制失衡 血壓的調節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主要是心排血量及體循環的周圍血管阻力。
3.腎素-血管緊張索-醛固酮系統(RAAS)
4.精神神經學說
5.鈉潴留
6.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
7.胰島素抵抗
8.其他 肥胖、吸煙、過量飲酒、低鈣、低鎂及低鉀等因素,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職業、環境因素亦相關。
三、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一)一般表現
病人表現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失眠、煩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等高級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亦可有眼結膜下出血、鼻出血、月經過多。
(二)并發癥
病程后期,血壓持續在高水平并可出現腦、心、腎、眼底器質性損害和功能障礙,而有相應臨床表現。
1.腦部表現 頭痛、頭暈和頭脹是高血壓病常見的神經系統癥狀。
2.心臟表現 血壓長期升高使左心室后負荷增加,左心室逐漸肥厚、擴張,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出現心力衰竭。
3.腎臟表現 鏡檢血尿,透明管型和顆粒管型少見。腎功能進一步減退時尿量可減少。
四、臨床類型
(一)惡性高血壓
以視網膜病變和腎功能很快衰竭為特點。血壓顯著升高,舒張壓持續在130~140mmHg或更高,常于數月至1~2年內出現嚴重的腦、心、腎損害。腎臟損害最為顯著,24小時尿蛋白量可超過3g,有血尿、管型尿,并可迅速發展為腎功能不全。病情進展迅速,最后多因尿毒癥而死亡。
(二)高血壓危象
是指在高血壓病程中,全身細小動脈發生暫時性強烈痙攣,引起血壓急劇上升而出現的一系列嚴重臨床表現。患者在短期內血壓(尤其是收縮壓)明顯升高,并出現劇烈頭痛、頭暈、煩躁、心悸、多汗、惡心,、嘔吐、面色蒼白或潮紅、視力模糊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心絞痛、肺水腫、腎功能衰竭、高血壓腦病等。血壓以收縮壓顯著升高為主(可達260mmHg),也可伴舒張壓升高(120mmHg以上),發作一般歷時短暫,控制血壓后病情可迅速好轉,但易復發。
(三)高血壓腦病
指血壓驟然或在短期內明顯升高的同時,出現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征象而引起的急性全面性腦功能障礙。臨床征象先表現為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和意識障礙,輕者僅有煩躁不安、脈搏慢而有力、呼吸困難、視力障礙、意識模糊,嚴重者可發生抽搐、昏迷。
五、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尿常規 病程早期多正常,隨后可有少量蛋白、紅細胞,偶可有透明管型和顆粒管型。腎濃縮功能下降時尿相對密度可下降。急進型高血壓病者尿蛋白可達3g/24h。
2.腎功能 病程早期,血尿素氮和肌酐并無異常。腎實質損害加重后可有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內生肌酐清除率、酚紅排泄率降低,濃縮及稀釋功能減退。
3.血脂測定 患者可伴有血清總膽固醇(參考值2.9~6.0mmol/L)、甘油三酯(0.2~1.2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1.56~5.72mmol/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及載脂蛋白A1降低。
4.血糖 部分病人有空腹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及血胰島素增高。
5.眼底檢查 目前采用Keith-Wagener眼底分級法:①Ⅰ級:視網膜動脈變細,反光增強;②Ⅱ級:視網膜動脈狹窄,動靜脈交叉壓迫;③Ⅲ級:在上述基礎上有眼底出血、棉絮狀滲出;④IV級:在Ⅲ級的基礎上伴有視神經乳頭水腫。大多數患者為Ⅰ、Ⅱ級變化。
6.胸部X線檢查 可見主動脈迂曲延長,其升、弓或降部可擴張。,高血壓性心臟病時有左室肥大,左心衰時尚可有肺淤血征象。
7.心電圖檢查 可出現左室肥大或兼有勞損。由于左室舒張期順應性下降,左心房負荷增加,心電圖可有左心房肥大的表現,此種表現甚至可出現在心電圖左心室肥大之前。
8.超聲心動圖檢查 二維超聲可見主動脈內徑增大、左房擴大、左室對稱或不對稱性肥厚、左室增大、乳頭肌增粗等改變。并可做心功能檢測。
9.動態血壓監測(ABPM)可測定白晝與夜間各時間段血壓的平均值和離散度,能較敏感、客觀地反映實際血壓水平。
六、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凡動脈血壓持續增高達到高血壓標準,即收縮壓≥l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并可排除癥狀性高血壓時,即可診斷為高血壓病。
(二)鑒別診斷
高血壓病應與以下癥狀性高血壓相鑒別:
1.腎實質性疾病
2.腎動脈狹窄
3.嗜鉻細胞瘤
4.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5.庫欣綜合征
七、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
適用于所有高血壓病患者,單獨非藥物治療可使輕型高血壓(舒張壓≤105mmHg)患者血壓有一定程度下降。
1.限制鈉鹽攝入
2.控制體重
3.禁煙限酒
4.體力活動
5.放松療法
(二)藥物治療
1.利尿劑
(1)噻嗪類 常用藥物:①氫氯嚷嗪②氯噻酮
副作用:如失鉀、失鎂,血尿素、血糖、血膽固醇增高,糖耐量減低和低血鈉癥等。低血鉀除可誘發室性心律失常外,還可妨礙利尿劑的降壓效應。因此,對糖尿病及高脂血癥患者慎用,痛風患者禁用。
(2)袢利尿劑
(3)保鉀利尿劑
2.β受體阻滯劑 常用藥物:①普萘洛爾②阿替洛爾(氨酰心安)③美托洛爾(倍他樂克、美多心安)
3.鈣拮抗劑(CCB) 主要是通過阻滯Ca2+“內流和細胞內移動而影響心肌和平滑肌細胞收縮,使心肌收縮性降低,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下降。常用藥物:維拉帕米\地爾硫 (硫氮 酮)。
4.血管緊張索轉換酶抑制劑(ACEI) 常用藥物:①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②依那普利
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氯沙坦,纈沙坦
此類藥物不良反應短暫而輕微,主要有輕微頭痛、頭暈及水腫;極少有干咳,明顯優于ACEI,偶有高血鉀。
6.α受體阻滯劑 哌唑嗪,特拉唑嗪
7.其他 可樂定(氯壓定)、甲基多巴已很少應用
(三)降壓藥的選擇和應用
1.用藥選擇 ①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選用利尿劑、ACEI、α1受體阻滯劑,不宜選用β受體阻滯劑。②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用ACEI。③老年人收縮壓高者宜選用利尿劑、長效雙氫吡啶類(CCB)。④糖尿病用CCB、ACEI、α1受體阻滯劑。⑤冠心病心梗后患者,可用β受體阻滯劑,ACEI、CCB。⑥伴高脂血癥者用CCB、ACEI、α1受體阻滯劑,不宜用α1受體阻滯劑及利尿劑。⑦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可用ACEI、CCB。
2.降壓目標 應恢復到血壓正常范圍130/85mmHg或理想水平120/80mmHg,對于中青年患者(<60歲)、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尤其重要;老年患者的血壓至少要達到正常高限即130~139mmHg/85~89mmHg。
(四)高血壓急癥的治療
1.迅速降壓 應盡快使血壓下降,阻止腦、心、腎等靶器官的進行性損害,但又不導致重要臟器灌注不足。
2.制止抽搐 可用地西泮。
3.降低顱內壓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脈滴注
題目
高血壓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
A.尿毒癥
B.高血壓危象
C.心力衰竭
D.合并冠心病
E.腦血管意外
[答疑編號181020204:針對該題提問]
『正確答案』C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