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理衛生 【考綱要求】
1.心理衛生概述:①心理衛生概念;②心理健康的標準。
2.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衛生:①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與維護;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與維護;③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問題與維護;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問題與維護。
【考點縱覽】
1.心理健康的標準:①認知正常;②情緒樂觀;③意志堅強;④人格健全;⑤行為、生活方式健康。
2.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1~3歲,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是3~7歲,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是7歲以前,培養自制力的關鍵期是2~3歲。
3.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是:①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性教育;②正確世界觀、價值觀教育;③正確友誼觀、戀愛觀教育;④自我意識形成教育。
【歷年考題點津】
1.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在
A. 3歲前
B. 4歲前
C. 5歲前
D. 6歲前
E. 7歲前
答案:E
第四章 心身疾病
【考試要求】
1.心身疾病的概述:①心身疾病的定義;②心身疾病的診斷標準;③心理社會因素與心身疾病的發生。
2.心理應激與應對:①心理應激的定義;②心理應激對健康的影響與機制;③心理防御機制;④應對心理應激的方法。
3.心身疾病的預防與治療:①心身疾病的預防原則;②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
【考點縱覽】
1.心身疾病及其診斷標準:①器質性病變的臨床特點;②發病中有明確的心理-社會因素;③能排除神經癥精神病;④單純用生物醫學措施治療收效甚微。
2.心理社會因素與心身疾病的發生。
3.心理應激的定義、心理應對的定義、心理應激影響健康的機制。
4.應對心理應激的方法。
5.心身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原則。
【歷年考題點津】
1.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不包括
A.藥物緩解癥狀
B.自我心理調節
C.不間斷發泄
D.矯正不良習慣
E.心理護理
答案:C
2.按照心身醫學的觀點,下列疾病中屬于心身疾病的是
A.精神分裂癥
B.抑郁癥
C.消化性潰瘍
D.大葉性肺炎
E.精神發育遲滯
答案:C
第五章 心理評估
【考綱要求】
1.心理評估的概念:①心理評估的概念;②心理測驗的分類;③心理評估的常用方法。
2.心理測驗的原則和條件:①心理測驗的原則;②標準化心理測臉的條件。
3.常用的心理測驗與評定量表:①智力測驗;②人格測驗;③評定量表。
【考點縱覽】
1.心理評估與心理測量、心理測驗的概念。
2.心理測驗的分類。心理評估的常用方法:①調查法;②觀察法;③會談法;④作品分析法;⑤心理測驗法。
3.心理測驗的原則:①標準化原則;②保密原則;③客觀性原則。
4.標準化心理測驗應具備的條件:①效度;②信度;③常模;④固定的施測條件;⑤標準的指導語;⑥統一的記分方法;⑦大樣本。
5.比率智商。離差智商(現在常用)。
6.比奈-西蒙量表(Bind-Simon皿)、韋克斯勒智力量表。人群中真IQ,90~109為平常,大于 109為高于平常,小于90為低干平常。
7.客觀性人格測驗:①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MMPI) ;②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問卷(16PF)
;③艾森克人格向卷(EPQ)。投射性人格試驗:①洛夏墨跡試驗;②主題統覺測驗。
8.評定量表:適應行為量表如成人智殘評定表;精神問題評定量表如SCL-90癥狀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
【歷年考題點津】
1.一個測驗工具中對于對象可以測量到的程度,是指該工具的
A.常模
B.信度
C.效度
D.樣本
E.標準
答案:B
2.洛夏測驗作為一種心理測驗,其所用的方法是
A.投射法
B.問卷法
C.作業法
D.觀察法
E.會談法
答案:A
3.智商IQ的結論“高于平常”,是指其分數為
A. 70~79
B. 80~89
C. 90~109
D. 110~119
E. 100~109
答案:D
4.用16種人格因素測驗量表(16PF)測驗某人的人格特征,這一方法是依據
A.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B.卡特爾人格理論
C.艾森克人格理論
D.斯金納的人格理論
E.羅杰斯的人格理論
答案:B
5.“一種心理測量的工具”稱為
A.心理評估
B.心理鑒定
C.心理測驗
D.心理觀察
E.心理調查
答案:C
6.“比奈-西蒙量表”屬于一種
A.智力測驗
B.人格測驗
C.神經心理測驗
D.評定量表
E.投射測驗
答案:A
7.反應一個測驗工具的正確性是指該測驗的
A.效度
B.信度
C.樣本
D.常模
C.概念
答案:A
15(X-M)
8.IQ= +100稱這
S
A.比率智商
B.離差智商
C.百分位智商
D.中位數智商
E.人格智商
答案:B
9.“受試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對一些意義不明的圖像、墨跡作出回答,借以誘導出受試者的經驗、情緒或內心沖突”稱為一種
A.智力測驗
B.投射測驗
C.運動測驗
D.感知測驗
E.人格測驗
答案:B
10.心理測驗工作應遵守的原則為
A.真誠、中立、回避
B.自強、自立、自省
C.信度、效度、常模
D.客觀、保密、標準化
E.自主、學習、實效
答案:D
第六章 心理治療與咨詢
【考綱要求】
1.心理治療的概念
(1)心理治療的概念。
(2)心理治療的性質。
(3)與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詢的區分。
(4)心理治療的分類。
(5)心理治療的適應證。
2.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
(1)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
(2)行為主義的常用方法。
(3)人本主義療法的特點。
3.心理療的原則與要求
(1)心理治療中醫患關系的概念。
(2)心理治療的工作原則。
(3)對心理治療師的基本要求。
4.心理咨詢
(1)心理咨詢的概念。
(2)心理咨詢的方式和手段。
【考點縱覽】
1.心理治療的概念性質。
2.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的區別。
3.心理治療的分類及適應證。
4.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①自由聯想;②夢的分析;③移情。
5.行為主義的常用方法:①系統脫敏療法;②厭惡療法;③放松訓練法;④生物反饋法。
6.人本主義療法:以患者為中心療法。
7.心理治療的醫患關系。
8.心理治療的工作原則:①真誠原則;②耐心原則;③保密原則;④中立原則;⑤回避原則。
9.心理咨詢的概念及意義。
10.心理咨詢的方式和手段。
【歷年考題點津】
1.女性,19歲,大學一年級新生,從山區來到城市上學,自述不能見馬路上的汽車,當汽車經過時,總感覺汽車很可能撞上自己,因此十分恐懼,來心理門診就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自由聯想
B.厭惡治療
C.生物反饋
D.系統脫敏
E.夢的分析
答案:D
2.女性,55歲,國家公務員,30年來因丈夫(高級工程師)有外遇,夫妻感情不佳,總想離婚,但又總舍不得孩子,又怕丟面子,來到心理咨詢門診,想問心理咨詢師,離婚還是不離婚好?此時心理咨詢師最應注意的原則是
A.回避原則
B.靈活原則
C.耐心原則
D.綜合原則
E.中立原則
答案:E
3.男性,19歲;無業青年,父親是生意人,該青年5年來一直在購買收藏女性的高跟鞋而感到滿足,而且晚上要抱著高跟鞋睡覺。在心理咨詢門診診斷為“戀物癖”,對此類患者的治療方法最好選擇
A.人本主義
B.厭惡治療
C.自由聯想
D.系統脫敏
E.夢的分析
答案:D
4.某生參加高考前數月產生嚴重焦慮,來到咨詢室后,該生講述了內心的恐懼與擔心,治療師只是認真地傾聽,不做指令性指導,這種心理療法的理論屬于
A.精神分析理論
B.認知理論
C.人本主義理論
D.心理生理理論
E.行為理論
答案:C
5.在下列方法中,屬于精神分析治療常用的是
A.系統脫敏
B.厭惡治療
C.患者中心
D.催眠治療
E.自由聯想
答案:E
6.醫生的臨床知識和技能×病人的依從性,等于
A.治療效果
B.技術交往
C.非技術交往
D.言語交往
E.非言語交往
答案:A
7.某心理咨詢師,在某超級市場遇見一位他的患者也正與其熟人在一起購物,這位治療師故意未理睬他的患者,因為他遵循的一個心理治療的原則是
A.真誠原則
B.保密原則
C.中立原則
D.回避原則
E.靈活原則
答案:B
第七章 病人心理
【考綱要求】
1.病人角色
(1)病人角色的概念。
(2)病人角色的變化。
2.求醫與遵醫行為
(1)求醫行為。
(2)遵醫行為。
3.病人的心理問題
(1)病人的心理需要。
(2)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考點縱覽】
1.患者的權利
患者的角色變化:①角色行為缺如;②角色行為沖突;③角色行為減退;④角色行為強化;⑤角色行為異常。
2.求醫的原因。
3.求醫類型:①主動求醫型;②被動求醫型;③強制求醫型。
4.影響求醫行為的因素。
5.影響遵醫行為的因素。
6.患者的心理需要。
7.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
【歷年考題點津】
1.病人安于已適應的角色,小病大養,該出院而不愿意出院,此時病人的狀態被稱為角色行為
A.減退
B.缺如
C.沖突
D.強化
E.異常
答案:D
2.在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中,常表現為行為與年齡、社會角色不相符合,象回到嬰兒時期,此病人的心理狀態被稱為
A.焦慮
B.回避
C.猜疑
D.憤怒
E.退化
答案:E
3.某人已被確診為某病,而本人否認自己有病,此人角色行為的改變屬于
A.角色行為沖突
B.角色行為減退
C.角色行為強化
D.角色行為缺如
E.角色行為異常
答案:D
第八章 醫患關系
【考綱要求】
1.醫患關系的概念
(1)什么是醫患關系。
(2)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3)醫患交往的兩種形式。
(4)醫患交往的兩種水平。
2.醫患交往中的問題
(1)醫患間的沖突。
(2)醫患間交往障礙的原因。
3.醫患關系的模式
(1)醫患關系模式的類型。
(2)醫患關系模式的轉化。
4.醫務人員的心理素養
(1)醫務人員應具有的心理素質。
(2)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考點縱覽】
1.醫患關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醫患交往的兩種形式、醫患交往的兩個水平。治療效果=醫生的臨床知識與技能×患者的依從性。
3.醫患間交往障礙的原因。
4.醫患關系模式類型,①主動-被動型;②指導-合作型;③共同參與型。
5.醫患關系模式的轉化。
6.醫務人員心理健康促進的原則。
資料類別 |
醫師考試各章考點精析第14篇【醫學心理學】 |
資料格式 |
Word格式 |
資料來源 |
考試吧 (Exam8.com) |
資料下載: |
點擊這里下載>> |
2007年執業醫師、藥師網校新版課程全新推出!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執業醫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