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盡快實現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一地方放大招了!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一系列舉措。
目標:八成以上村醫具備?萍耙陨蠈W歷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到202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全科醫生,其中中醫類別占到20%以上。每家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不少于6名全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少于2名全科醫生。
推進中心社區衛生室或規劃內一體化衛生室建設,原則上按照每千人服務人口配備不低于1-1.5名鄉村醫生,居住分散的社區可適當增加,逐步實現每個衛生室至少2名鄉村醫生,有2名以上鄉村醫生的社區衛生室至少有1名女性鄉村醫生;
80%以上的鄉村醫生具備?萍耙陨蠈W歷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45歲以下的鄉村醫生比例達到50%以上,年齡、學歷、職業資格結構更加合理。
加強基層醫生規范管理和考核
《意見》在考核方面加大了力度,要求區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定期對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開展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與質量、群眾滿意度、學習培訓、醫德醫風等方面,考核結果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公示,并作為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執業注冊、再注冊和財政補助的主要依據。
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在執業許可范圍內執業,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和操作流程。各級要加強對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執業管理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切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嚴格鄉村醫生準入
在學歷和醫師資質方面,《意見》對新進入的鄉村醫生提高了門檻。
在中心社區衛生室或規劃內衛生室從業的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格并按規定進行注冊。規范社會公開招聘和訂單定向培養鄉村醫生渠道。
新進衛生室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新進的具有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醫學畢業生,按照有關規定辦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
訂單定向培養生自符合醫師資格考試條件起三年內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未取得的解除協議。
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及時足額發放生活補助
對年滿60歲的鄉村醫生辦理退出手續并離開社區衛生室崗位,確因工作需要,可返聘部分身體健康、專業技術能力強、群眾滿意度高的繼續執業,具體辦法由區衛生計生部門制定,并報市衛生計生委備案。
因身體原因,不適合繼續在社區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要及時辦理退出手續。
考核不合格的鄉村醫生,不得繼續在衛生室執業。違法違紀或存在嚴重醫德醫風問題的鄉村醫生,由區衛生計生部門吊銷或暫扣其執業資格證,不得繼續在衛生室執業。
因故自行退出的,要按照相關規定和協議辦理退出或注銷執業資格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符合條件的老年鄉村醫生及時足額發放生活補助。
建立“區管街聘居用”機制
《意見》指出,區級設立鄉村醫生人才庫,實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
在2020年前,依法取得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質、年齡在45歲以下的規劃內衛生室在崗鄉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可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其取得的專業技術資格,參照現有職工工資標準確定薪酬。
社會招聘新進取得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其取得的專業技術資格,參照現有職工工資標準確定薪酬。
鼓勵村醫提高整體學歷層次
為了提升基層醫生整體學歷水平,推進繼續教育,《意見》提出。鼓勵45歲以下的在崗鄉村醫生與基層醫生進入高等醫學院校(含中醫藥院校)接受基層所需的醫學專業學歷教育,提高整體學歷層次。
學習期間的費用問題也不用擔心,《意見》要求對按規定參加學歷教育并取得醫學相應學歷的在崗鄉村醫生,區政府可適當補助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
村醫取得醫師資格,獎勵1萬元
國家明文要求,促進鄉村醫生隊伍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因此村醫獲得正規醫師資格是未來的必然要求。
想要提升轉化率,除了吸引新的醫學人才進入基層之外,提升現有的鄉村醫生醫療隊伍資質水平也是重中之重。
為了加快轉化速度,鼓勵鄉村醫生考取執業醫師資格,《意見》提出鼓勵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提高基層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對在我區規劃內一體化社區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0元和5000元。
所以,只要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考取到執業(助理)醫師,就可以一次性獲得最低5000元的獎勵。
當然,這些獎勵是其次的,最重要的只有考取正規醫師資格后,鄉村醫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基層醫師隊伍才能盡快規范化、統一化。
可以看出,現在基層醫師隊伍的整體要求和實力都在不斷提升,僅持有鄉村醫生證是不夠的,盡快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才是方向所在。
來源:嶗山區政務網
整理:基層醫師公社 于小漁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