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學
1.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無形的、明亮的、興奮的屬于陽;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屬于陰。
2.陰陽的對立制約:指屬性相反的陰陽雙方之間相互斗爭、相互制約和相互排斥。
3.陰陽的互根互用:指一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陰陽互用是指陰陽雙方具有相互滋生、促進和助長的關系。
4.陰陽的消長平衡:指對立互根的陰陽雙方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處于陰消陽長或陽消陰長的動態平衡。
5.萬五行學說①木:“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的事物,歸屬于木。②火:“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上升、光明等作用的事物,歸屬于火。③土:“士曰稼穡”。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作用的事物,歸屬于士。④金:“金曰從革”。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作用的事物,歸屬于金。⑤水:水曰潤下”。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作用的事物,歸屬于水。
6.五臟的生理功能:①心:主宰人的整個生命活動。心主血脈,主神明。②肺:覆蓋五臟六腑,位置最高,故有“華蓋”之稱。肺主氣、司呼吸,主通調水道,朝百脈。③脾:“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主統血。④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剛臟之稱。肝主疏泄,主藏血。⑤腎:藏先天之精,主生殖,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主水,主納氣。
7.六腑的生理功能:①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②生理功能是受盛和傳化水谷。③生理特點是“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
8.臟腑的表里關系:心與小腸相表里、肺與大腸相表里、脾與胃相表里、肝與膽相表里、腎與膀胱相表里。
9.氣的生理功能:①推動作用:指氣的激發、興奮和促進等作用。②溫煦作用:指陽氣溫煦人體的作用。③防御作用:指氣衛護肌膚,抗御邪氣的作用。④固攝作用:指氣對于體內血、津液等液態物質的固護、統攝和控制作用。⑤氣化作用: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生理功能效應。
10.八綱辨證: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綱領。
11.表證:是六淫外邪從皮毛、口侵入機體,病位淺,在肌膚的證候,是外感病的初起階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淺和病情輕的特點。
12.里證:是泛指病變部位在內,因臟腑、氣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證候。具有病程長、病位深、病情復雜等特點。
13.衛氣營血辨證:①衛分證:主要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脈浮數等,屬于八綱證候中的表熱證。②氣分證:證候特點有發熱不惡寒,口渴,苔黃等。屬正盛邪實,陽熱熾盛里證。③營分證:實質性損害為主要病機。主要證候表現為身熱夜甚,舌紅絳,心煩不寐,或神昏等。④血分證:血熱亢盛、動血耗血為主要證候,以斑密布、出血及舌質深絳為辨證要點。
14.服藥時間:湯劑一般每日1 劑,煎2 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 ~6 小時,服藥與進食間隔1 小時左右。
15.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2~3cm,使病人局部有溫熱感為宜,每處灸10 ~15 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主管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