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考試我都會緊張半天,特別是比較大的考試,以至于各種各樣的癥狀都來了,比如心慌、控制不住脾氣、拉肚子。
這些還是小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我一接觸書就開始聽外界的聲音,只要有一點吵(其實在別人看來很。┪揖徒邮懿涣。雖然還可以學得下去,但是心里想的都已經是那個噪音了。
到了考試時,會害怕自己集中不了精神,以至于真的就胡思亂想了。我特別郁悶,現在都吃不進東西了!也不想睡覺。
有沒有辦法可以改變我,我要不要看專門的心理醫生?
高考和中考都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考試焦慮勢必將會像往年一樣,成為無數學生和家長們共同苦惱的問題。
考試焦慮,顧名思義,就是現在的或即將到來的考試,引發了當事人極其強烈的焦慮情緒。
那么,當事人僅僅是因為考試而焦慮嗎?
不!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副主任醫師寧布說:“考試焦慮的背后,是學生對不能獲得愛與認可的憂慮!
廣州中山三院心理科的副教授王玲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她說,她處理過多起關于考試焦慮的案例,最后多數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答案:他們之所以出現過分強烈的考試焦慮,都是因為,他們很難獲得父母的認可。
額外的焦慮多來自父母
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會被我們內化到人格中,構成“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這樣一個內在的關系模式,這是解答我們許許多多行為的一把鑰匙。
許多父母常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如果不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就不懂得認真學習。于是,他們習慣給孩子施加巨大的壓力,以迫使孩子更認真地學習。這種做法看上去頗有道理,但其實有很多惡果,最直接的惡果是,孩子除了承受學習和升學的天然壓力外,還要承受來自父母的巨大壓力。于是,他們面臨考試時過分焦慮,就不難理解了。
更要命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關系模式,最終會被植入孩子的內心中,以“內在的父母”的方式,繼續給“內在的小孩”施加巨大的壓力。也就是說,有嚴重的考試焦慮的孩子,他們那些額外的焦慮,多數都來自現實的父母,或“內在的父母”。
兒子,你不需要是最棒的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小雷的案例,典型地說明了,考試焦慮是怎么形成的。那天,他來向我咨詢說,他兒子才上小學一年級,是班長,前不久第一次參加小學考試,語文考了95分,數學考了99分,總成績在班里排第10名左右。
我這位朋友對兒子這個成績挺滿意,但小雷自己非常難過。他對爸爸說:“我是班長啊,我應該考第一,才對得起這個位置!睘榱藫崞絻鹤拥慕箲]感,他給兒子做了許多思想工作,但兒子仍然處于強烈不滿的狀態,甚至覺都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