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孩子當炫耀比較的對象
三、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認為子女是屬于父母的。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會導致個人和社會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在我們看來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系,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當子女長大回想起童年,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愚蠢父母的作為。
五、把學校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針
認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國。很多父母愚蠢地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標兩個,一是高考,二是留學
六、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七、認為孩子不應該做家事,應該把時間拿來學習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可能是因為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所以長大以后比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較能面對挫折。中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剝奪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機會,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學習分擔責任,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教養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題數學(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國父母應該讓子女充分分擔家事。學校應該全面減低作業分量。 八、缺乏幽默感和輕松的一面 或許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親子活動?完全不知道。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趕,都是高考。實在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么。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缺乏輕松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爆沖突。 九、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男女之間,愛并不是一切為所欲為的借口。或許因為電視劇演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父母的要求應該要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十、認為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中國父母,經過傳統的教育,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上天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成長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