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已近,考生進入了熱火朝天的復習沖刺階段。與此同時,每年一度的“推優生”、“自主招生”工作也已經陸續展開,有志于通過這兩個渠道進入理想高中學習的同學也是摩拳擦掌,準備一展身手。有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在“推優生”、“自主招生”中順利獲得通行證,考生有相當的準備要做:如何在面試中使自己脫穎而出?填報志愿的時候要避免怎樣的失誤?應該用怎樣的心態看待這兩種“非常”的中考方式?就此走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向一些有經驗的過來人咨詢了相關意見。
在獲得了位育中學校內“推優生”的資格以后,我根據我自己的意向和對各所高中的了解,選擇了交大附中作為意向學校。之前的準備,除了必要的個人簡歷和對面試主題的預測之外,我把關鍵放在了心態的調整,想象在面試過程中,如果遇到考官的刁難怎么應對;面試中出現緊張怎么辦;如何不卑不亢地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讓自己做到成竹在胸。
做好相關準備之后,便是正式的參加面試。整個下來,我感覺要想在面試中給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有幾點比較重要。第一點是,讓老師記住你,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一些有思想的觀點表達出來,做到與眾不同,而非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當然,這里有一個地方特別要注意:你想要表現自己,給考官留下印象,這個“印象”必須是“正面”的,“加分”的,也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切不可為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而主動去談一些你略知一二,涉獵不深的話題。因為幾名考官多是在專業領域有相當研究的人物,一旦他們更加深入地和你探討起那個你主動談起,卻又不甚了解的話題,那么你就將無所適從,弄巧成拙,立時露了“馬腳”。無論怎樣,在面試過程中,重要的是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根據實際情況,有一說一,懂就是懂,不懂就虛心請教,表現出一個實事求是、虛心向學的自己,而不要為了刻意地突出自己而適得其反。
面試之外,“推優生”考試也是有筆試的:在電腦上答題。難度比中考的稍微高一點,但只要平時的學習抓緊了,就沒有什么大問題。倒是填志愿的時候,每位“推優生”可以填報兩所學校并選擇是否服從調劑,最好這兩所學校都是你自己適合、有意向的學校,而不是盲目跟風,填報熱門高中。另外有一點要注意,學校代碼每年都有變化,要仔細看清,莫在這種細節上栽了跟頭。
我是參加“自主招生”而被錄取的,回想當時的面試,我還是有很多感觸的。首先,像參加任何活動一樣,自信是必不可少的。這種自信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來自你自身,你參加面試前做的所有準備,初中三年學習所得,或者是在某一方面的特長,都是你自信面對考官的砝碼;而第二方面則是來自于和你一起參加面試的同學,在臨去面試之前,相互之間的鼓勵加油,對信心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時,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和你的“對手”們結下友誼,這是很難得的。在緊張的中考備戰過程中,往往有同學因為深處緊張的氣氛中,一味地想競爭,想去超越別人而冷漠了同學間的關系,有這樣想法或者已經有這樣現象的同學尤其需要注意。
填志愿方面,我也是贊同填一兩個“保底”的學校,根據自己水平,最低要求進的學校,比如說以你在初中的成績排名估計可能無法上一類的高中,就可以選擇填報外區的一所高中作為“保底”;考慮到“自主招生”是填寫零志愿的,如果零志愿沒有被錄取是不影響后面志愿的,所以在填報時建議填報一些比較好的高中,能拼即拼,不能上后面也還有機會。
總而言之,無論是參加“自主招生”還是參加中考測試,心態一定要放平,根據自己的水平出發合理定位,盡自己的努力便問心無愧。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