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說過:“最大的法則是統一的結構,無論是靈感,無論是人物設計,沒有它,就會零亂。”所謂結構,就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組織、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它要求將文章的內容按恰當的方式進行安排,使文章成為一個有頭有尾、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有機整體。如果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結構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健壯而完整的骨骼,血肉就無所依附,靈魂也無處寄托。正因為如此,結構是否完整、嚴謹,向來是人們評判文章優劣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考作文評分標準里的硬指標之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寫作支招]
在中考時,怎樣安排好文章的結構呢?
一、胸懷全局,樹立結構意識。文章的結構,大致包含開頭、結尾、層次段落、過渡照應、線索脈絡等幾個大部件。這幾個方面安排妥當,能夠將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得清晰連貫,中心突出,就是合格的結構;如果能安排得新穎別致、天衣無縫,那就是好的結構。但是,一些同學沒有養成重視結構的習慣,面對文題,拿起筆就寫,由于缺乏預先的設計,往往想到哪就寫到哪,把條理、層次全忽略了,寫出來的文章思路不清、結構混亂。因此,寫作文時,一定要樹立結構意識。下筆之前,就要胸懷全局,對文章的結構有個總體設計:怎么開頭,怎么結尾,中間有幾段,哪段是重點段需要詳寫,哪段是補充段可以略寫,段與段之間如何銜接過渡,前后文之間如何照應,等等。這些問題事先都要考慮清楚,做到胸有成竹。這樣,才有可能使所寫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
二、因“文”制宜,進行結構創新。對于考場作文,我們不但要達到結構嚴謹、完整的基本要求,還要適當追求結構的新穎、獨特、巧妙,從而使文章獲得更高的分數。為此,可以根據具體文題的要求,靈活地進行結構創新。主要方法有:①尺水興波,跌宕起伏。即通過有意識地制造一些波瀾,或設置懸念,或借助巧合,或運用抑揚,做到有張有弛,時起時伏,曲折有致,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這樣,定會收到令人驚喜的效果。②一線串珠,鏡頭組合。即緊緊圍繞所寫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選取幾個具有典型性、形象性、連貫性的相關畫面,精雕細琢,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主題。這種結構模式簡潔明快,不受時空約束,而且省去了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句,有助于集中時間和精力更快更好地作文。③對比映襯,形成反差。將相反或對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一起,讓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借以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如用冷清蕭條的景物反襯人物歡樂喜悅的感情,以外界喧鬧的氣氛反襯人物內心寂寞的心理,往往比直接描寫更具感染力。
文無定法,在考試時,我們要善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安排文章的結構,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題目設計]
1、閱讀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1944年5月3日 星期三
你一定可以想象,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么意義?人為什么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是為了什么?”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拿得出完滿的答案。為什么每天花幾百萬打仗,卻拿不出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藝術家或窮人?哦,人為什么這么瘋?
(選自《安妮日記》)
要求:文體不限,有真情實感,600字以上。
[寫作點撥]
寫作本題,要靈活地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根據不同文體的要求來恰當安排結構。如果寫議論文,不妨按提出問題(反對戰爭)分析問題(為什么要反對戰爭)解決問題(怎樣去反對戰爭)的結構形式,層層深入地展開論述;如果寫記敘文,可以通過描寫戰爭與和平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在對比中表達對和平的呼喚,對戰爭的厭棄;等等。
[素材積累]
●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
●我一生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后悔的事,我們無數人一起經過一生的努力,終于為人類打開了地獄之門遠程核打擊。
●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
●從呼喊的深淵中,從一切憎恨的深淵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
●據不完全統計,在有記載的5560年的人類歷史上,共發生過大小戰爭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從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發生過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37年中,包括現在仍在進行著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
2、請將題目“____________給人力量”補充完整,然后寫一篇文章。要求:寫出你的親身經歷或個人感悟,文體不限,600字以上。
[寫作點撥]
寫作,首先要根據個人的愛好和材料積累情況,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詞,將題目補充完整。在結構安排上,本題比較適合采用片段組合的方式,通過幾個相似的段落不斷反復,構建全文的主體框架,在反復詠嘆中強調“____________給人力量”,從而產生一種磅礴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同時,也能夠使文章層次清晰,形式整齊優美。
[素材積累]
●知識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愛,創造出力量。隨處散播你的愛心,就從對你的家人開始,多一分關愛給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后你的鄰居……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給別人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擁抱,為上帝的仁慈做見證。
[考題回放]
我愛_____________
請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橫線上可填一種情景,如“雪花飄飄”等;可填一種事物,如“家鄉的白蘭瓜”“美麗的九寨溝”等;還可填一種活動、行為,如“唱歌”“讀書”等……
[寫作點撥]
仔細推敲文題,不難發現,文章的抒情意味較強。所以,在安排結構時,或采用“總—分—總”的形式,開頭直抒胸臆,接著陳述熱愛緣由,結尾點題,再抒熱愛之情;或運用小標題的方式,從不同側面表達熱愛之情;或欲揚先抑,展示由恨(厭)到愛的過程;等等。總之,可以在確保結構嚴謹的前提下,適當進行結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