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每股收益時股數選擇問題(每股收益=凈收益/平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
(一)從盈利能力上看,使用平均股份數可以使凈利潤與資本保持更好的因果關系。
(二)從股東分享的財富看,使用年末股份數可以更好地體現“同股同權”的經濟現實。
(三)若股份變動非為增發引起,而由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造成,則投入資本并無增長,使用年末股份數更合理。
二、業績評價的凈收益和每股收益指標優缺點
(一)優點:1.可比性好;2.可信性較高(因其經過審計)
(二)缺點:未考慮通貨膨脹、忽視價值創造活動、指標中“每股”的質量限制指標的可比性、容易被經理人員操縱。
三、投資報酬率指標的優點和局限性:
(一)優點:最具綜合性、綜合反映資產或權益資本使用效率的水平,是監控資產管理和經營策略有效性的有力工具。
(二)局限性:1.受會計政策的影響,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且凈收益評價指標的缺點它全有
2.其評價要根據公司發展階段來進行,不利于業績的歷史比較
3.會誘使經理人員放棄報酬率低于公司平均報酬率但高于公司資本成本的投資機會。
四、盈利基礎業績評價的缺點:無法分辨投資的數額和投資的時間和風險。其實盈利基礎業績評價就是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如果考慮了投資額指標,但仍未考慮時間和風險,就是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結果。這兩個財務管理目標正是第1章中被本書批評的指標。本書的觀點是股東財富最大化。
五、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的優缺點:
(一)優點:著眼于價值創造過程、有利于防止次優化。
(二)缺點:不便于不同規模的公司和部門的比較、依賴于會計數據的質量。
六、經濟增加值基礎的業績評價優缺點
(一)優點:1.最直接地與股東財富的創造相聯系。
2.不僅僅是一種業績評價指標,還是一種全面的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框架。
3.將資本預算、業績評價和激勵報酬結合起來。
缺點:1.是絕對數指標,不具有比較不同規模公司業績的能力。
2.和投資報酬率指標一樣,容易產生誤導。
3.不利于建立統一的規范。
七、市場增加值基礎的業績評價優缺點
(一)優點:是從外部評價公司管理業績的最好方法,可以反映公司的風險。不僅可以用來直接比較不同行業的公司,甚至可以直接比較不同國家公司的業績。
(二)缺點:股票市場是否可以真正評價公司的價值,一直很令人懷疑;短信來看,估價總水平的變化可以淹沒管理者的作為,使該指標難用于業績評價;對非上市公司的市價估計是不可靠的,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只能計算它的整體市場增加值,對下屬部門和單位是無法計算的,所以不能用于內部業績評價。
八、公司業績的財務計量的缺點:計量注重短期,會鼓勵沒有長期價值的作業或者行為;忽視價格水平的變化,歷史成本計量本身會歪曲經濟現實。(所以才有了業績計量的非財務指標。)
九、業績計量的非財務指標有哪些:市場占有率、質量和服務、創新、生產力、雇員培訓。
十、非財務指標業績評價的優缺點:
(一)優點:可以計量公司的長期業績,可以直接計量創造財富活動的業績。
(二)缺點:綜合性、可計量性、可比性都不如財務計量的業績評價方法,因此只作為輔助工具。一般借助于平衡計分卡計量,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教材。
十一、通貨膨脹條件下的業績計量的一些結論。
(一)對利潤表:按歷史成本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會高估盈利,同時加大公司稅負。存貨成本最好采用后進先出法,采用先進先出法會高估收益,增加公司稅負,盡管這可以顯示出經營者的業績。凈債務人會高估利息,少報收益。
(二)對資產負債表:低估長期資產價值,后進先出法會低估存貨價值(當然,我國會計準則不允許使用該法),同時高估負債。
東奧信仰提示:其實資產=負債+權益。由于資產肯定是被低估的,負債是被高估的,那么資產-負債肯定是被低估的,即權益是被低估的,這樣就記住了吧。
十二、公司成長的不同階段,哪種指標更更重要。
(一)創業階段,收入增長、實體經營現金流量最重要,非財務指標比財務指標重要;
(二)成長階段,收入增長、投資報酬率和剩余收益類指標重要;
(三)成熟階段,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凈利率重要。
(四)衰退階段,現金流量最重要。
十三、標準成本中心和費用中心的對比。
十四、責任成本計算的特點(重點是與變動成本計算、制造成本計算的區別)
十五、關于制造費用的歸屬(步驟)
直接計入責任中心——按責任基礎分配(按受益基礎分配)——歸入某一特定的責任中心——不進行分攤。
十六、利潤中心各考核指標及其特點
對利潤中心用利潤結合一些非財務指標進行考核,見下表:
十七、內部轉移價格
十八、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對比
關注考試吧注冊會計師微信第一時間對答案,看解析!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搜索微信公眾號"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