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資本結構
第三節 資本結構理論
MM理論的假設前提
【內容導航】:
(一)MM理論的假設前提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第十章資本結構第三節資本結構理論的內容。
【知識點】:MM理論的假設前提
1.經營風險可以用息前稅前利潤的方差來衡量,具有相同經營風險的公司稱為風險同類。
2.投資者等市場參與者對公司未來的收益與風險的預期是相同的。
3.完美資本市場,即在股票與債券進行交易的市場中沒有交易成本,且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的借款利率與公司相同。
4.借債無風險。即公司或個人投資者的所有債務利率均為無風險利率,與債務數量無關。
5.全部現金流是永續的。即公司息前稅前利潤具有永續的零增長特征,債券也是永續的。
無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
【內容導航】:
(二)無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第十章資本結構第三節資本結構理論的內容。
【知識點】:無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
命題Ⅰ |
基本觀點 |
企業的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無關,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
表達式 |
||
相關結論 |
1.有負債企業的價值VL=無負債企業的價值VU。 2.有負債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經營風險等級相同的無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即: |
|
命題Ⅱ |
基本觀點 |
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隨著財務杠桿的提高而增加。 |
表達式 |
||
相關結論 |
(1)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 =無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 +風險溢價 (2)風險溢價與以市值計算的財務杠桿(債務/權益)成正比例。 |
優序融資理論
【內容導航】:
(三)優序融資理論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第十章資本結構第三節資本結構理論的內容。
【知識點】:優序融資理論
基本觀點:是當企業存在融資需求時,首先選擇內源融資,其次會選擇債務融資,最后選擇股權融資。
【提示】遵循先內源融資后外源融資的基本順序。在需要外源融資時,按照風險程度的差異,優先考慮債權融資(先普通債券后可轉換債券),不足時再考慮權益融資。
有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
【內容導航】:
(三)有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第十章資本結構第三節資本結構理論的內容。
【知識點】:有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
命題Ⅰ |
基本觀點 |
隨著企業負債比例提高,企業價值也隨之提高,在理論上全部融資來源于負債時,企業價值達到最大。 |
表達式 |
|
|
相關結論 |
有負債企業的價值VL=具有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債企業的價值VU+債務利息抵稅收益的現值。 |
|
命題Ⅱ |
基本觀點 |
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隨著財務杠桿的提高而增加。 |
表達式 |
|
|
相關結論 |
(1)有債務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 =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 +以市值計算的債務與權益比例成比例的風險報酬 (2)風險報酬取決于企業的債務比例以及所得稅稅率。 |
關注"566注冊會計師"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