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與組織結構
(一)組織結構與戰略的關系
組織結構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協調,是保證戰略實施的必要手段。
在探索戰略與結構的關系方面,錢德勒在其經典著作《戰略和結構》中,首次提出組織結構服從戰略的理論。
錢德勒的組織結構服從戰略理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戰略的前導性與結構的滯后性
戰略與結構的關系基本上是受產業經濟發展制約的。從錢德勒對美國工業企業歷史發展的四個階段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企業應有不同的戰略,企業的組織結構也相應做出了反應。企業最先對經濟發展做出反應的是戰略,而不是組織結構,即在反應的過程中存在著戰略的前導性和結構的滯后性現象。
(1)戰略前導性。這是指企業戰略的變化快于組織結構的變化。這是因為,企業一旦意識到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提供了新的機會和需求時,首先會在戰略上做出反應,以此謀求經濟效益的增長。例如,經濟的繁榮與蕭條、技術革新的發展都會刺激企業發展或減少現有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當企業自我積累了大量的資源以后,企業也會據此提出新的發展戰略。當然,一個新的戰略需要有一個新的組織結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原來的組織結構。如果組織結構不做出相應的變化,新戰略也不會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2)結構滯后性。這是指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常常慢于戰略的變化速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新舊結構的交替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當新的環境出現后,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戰略。新的戰略制定出來后,企業才能根據新戰略的要求來改組企業舊的組織結構,同時,舊的組織結構管理人員已經熟悉、習慣,且運用自如。當新的戰略制定出來后,他們常常仍沿用舊有的職權和溝通渠道去管理新的經營活動,總認為原來有效的組織結構不需要改變;另一方面,當管理人員感到組織結構的變化會威脅到他們個人的地位、權力和心理的安全感時,往往會以各種方式抵制必要的改革。
從戰略的前導性和組織結構的滯后性可以看出:在環境變化、戰略轉變的過程中,總是有一個利用舊結構推行新戰略的階段,即交替時期。
因此,在經濟發展時,企業不可錯過時機,要制定出與發展相適應的競爭戰略與發展戰略。一旦戰略制定出來以后,要正確認識組織結構有一定反應滯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過急。但是,結構反應滯后時間過長將會影響戰略實施的效果,企業應努力縮短結構反應滯后的時間,使結構配合戰略的實施。
2.企業發展階段與結構
錢德勒有關結構跟隨戰略的理論是從對企業發展階段與結構的關系的研究入手的。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規模、產品和市場都發生了變化。這時,企業會采用合適的戰略,并要求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反應。
(二)組織的戰略類型
戰略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適應性。它強調企業組織要運用已有的資源和可能占有的資源去適應企業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為企業所發生的相互變化。這種適應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的調整過程,要求企業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不斷推出適應環境的有效組織結構。
在選擇的過程中,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四種類型:
1.防御型戰略組織
防御型戰略組織主要是要追求一種穩定的環境,試圖通過創造一個穩定的經營領域,占領一部分市場,來達到自己的穩定性。防御型組織常采用競爭性定價或高質量產品等經濟活動來阻止競爭對手進入它們的領域,保持自己的穩定。
一般來說,技術效率是防御型戰略組織獲得成功的關鍵。通過縱向整合,可以提高防御型組織的技術效率,也就是將從原材料供應到最終產品銷售的整個過程合并到一個組織系統里來。在行政管理上,防御型組織常常采取“機械式”結構機制,這樣,有利于產生并保持高效率,最終形成明顯的穩定性。防御型組織適合于較為穩定的行業。但是,該產業也有潛在的危險,不可能對市場環境做重大的改變。
2.開拓型戰略組織
開拓型組織追求一種更為動態的環境,將其能力表現在探索和發現新產品和市場的機會上。在開拓型組織里,開創性問題是為了尋求和開發產品與市場機會。這就要求開拓型組織在尋求新機會的過程中必須具有一種從整體上把握環境變化的能力。由此可見,尋求和開發產品與市場機會是開拓型組織的戰略核心任務。
開拓型組織要求它的技術和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類組織的結構應采取“有機的”機制。開拓型組織在不斷求變當中可以減少環境動蕩的影響,但它要冒利潤較低與資源分散的風險。在工程技術問題上,該組織由于采用了多種技術,所以很難發揮總體的效率,缺乏效率性,很難獲得最大利潤。同樣,在行政管理上有時也會出現不能有效地使用,甚至錯誤地使用組織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問題。總之,開拓型組織缺乏效率性,很難獲得最大利潤。
3.分析型戰略組織
防御型組織與開拓型組織分別處于一個戰略調整序列的兩個極端。分析型組織處于中間,可以說是開拓型組織與防御型組織的結合體。這種組織總是對各種戰略進行理智的選擇,試圖以最小的風險、最大的機會獲得利潤。
分析性組織在尋求新的產品和市場機會的同時,會保持傳統的產品和市場。它的市場轉變是通過模仿開拓型組織已開發成功的產品或市場完成的。同時,該組織又保留防御型組織的特征,依靠一批相當穩定的產品和市場保證其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成功的分析型組織必須緊隨領先的開拓型組織,同時又在自己穩定的產品和市場中保持良好的生產效率。
由于其經營業務具有兩重性,造成這種組織并不完美。為了達到經營業務上的二重性,該組織必須建立一個雙重的技術中心,同時還要管理各種計劃系統、控制系統和獎懲系統,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組織的應變能力,造成既無效能又無效率的危險。
4.反應型戰略組織
上述三種類型的組織盡管各自的形式不同,但在適應外部環境上都具有主動靈活的特點。從兩個極端來看,防御型組織在其現有的經營范圍內,不斷追求更高的效率,而開拓型組織則不斷探索環境的變化,尋求新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組織對外部環境的反應會形成一定的穩定一致的模式。
反應型組織是指企業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做出反應時,采取一種動蕩不定的調整模式的組織形態。由于這種組織形態缺少在變化的環境中隨機應變的機制,所以它往往會對環境變化和不確定性做出不適當的反應,對以后的經營行動猶豫不決,隨后又會執行不適當的戰略決策。結果,反應型組織永遠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反應型戰略組織在戰略選擇中是一種下策。只有在上述三種戰略都無法運用時,企業才可以考慮使用這種戰略。
關注"566注冊會計師"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