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等的復核
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知識點: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一)資本化的后續支出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更新改造等后續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將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扣除。
注意:
1.固定資產的資本化支出往往要通過“在建工程”科目進行核算;
2.固定資產改擴建期間不計提折舊;
3.固定資產改擴建期間發生的工人的工資、領用的工程物資及其他應當負擔的支出應當歸集計入“在建工程”科目;
4.固定資產改擴建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以后,應當自“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并重新確定其預計使用年限、折舊方法及預計凈殘值。
(二)費用化的后續支出
與固定資產有關的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在發生時計入當期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等。
知識點: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固定資產處置,包括固定資產的出售、轉讓、報廢和毀損、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固定資產處置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
固定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予以終止確認:
1.該固定資產處于處置狀態;
2.該固定資產預期通過使用或處置不能產生經濟利益。
知識點: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處理
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后的金額。
重點:“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的運用。
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的內容:
借方主要核算:
(1)清理時點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
(2)清理過程中發生的清理費用;
(3)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應負擔的稅金。
貸方主要核算:
(1)取得的各項賠償;
(2)清理過程中變價收入(殘值收入)。
固定資產清理如果是貸方余額,則表示清理凈收益,應將其轉入營業外收入,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
固定資產清理如果是借方余額,則表示清理凈損失,應將其轉入營業外支出,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知識點: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
1.持有待售資產的確認條件: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非流動資產應當劃分為持有待售:
(1)企業已經就處置該非流動資產作出決議;
(2)企業已經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
(3)該項轉讓將在一年內完成。
2.持有待售待售資產核算的內容
包括:(1)單項資產;(2)處置組:是指作為整體出售或其他方式一并處置的一組資產。
符合持有待售條件的無形資產等其他非流動資產,比照上述原則處理。
3.持有待售資產的會計處理
對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應當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使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能夠反映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金額,但不得超過符合持有待售條件時該項固定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原賬面價值高于調整后預計凈殘值的差額,應作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按照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孰低進行計量。
4.持有待售資產變更的會計處理
當不再滿足持有待售的確認條件時,企業應當停止將其劃歸為持有待售,并按照下列兩項金額中較低者計量:
(1)該資產或處置組被劃歸為持有待售之前的賬面價值,按照其假定在沒有被劃歸為持有待售的情況下原應確認的折舊、攤銷或減值進行調整后的金額;
(2)決定不再出售之日的可收回金額。
知識點:盤虧的固定資產
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科目核算;處理后分別記入“其他應收款”、“營業外支出”等科目。會計分錄一般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固定資產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賠償款
營業外支出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注意:盤盈的固定資產應當作為前期差錯處理,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然后再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余額轉入留存收益即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