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計目標
【一】審計工作前提(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
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已認可并理解其應當承擔的責任。這些責任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的內容,你能表述嗎?
【二】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與執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注冊會計師通過簽署審計報告確認其責任。財務報表審計不能減輕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
2.執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1)職業懷疑請簡述職業懷疑的內涵。(2)固有限制請簡述固有限制的內涵。
【三】理解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認定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的內涵
(請根據下表復述其相應的內涵,對考試會有較大幫助)
所審計期間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 | 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 | 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 |
(1)發生 (2)完整性 (3)準確性 (4)截止 (5)分類 |
(1)存在 (2)權利和義務 (3)完整性 (4)計價和分攤 |
(1)發生以及權利和義務 (2)完整性 (3)分類和可理解性 (4)準確性和計價 |
管理層認定、審計目標和審計程序之間的關系舉例(你能寫出最恰當的程序嗎?)
認定 | 審計目標 | 審計程序 |
存在 | 資產負債表列示的存貨確實存在 | |
權利和義務 | 記錄的應收賬款歸屬于被審計單位 | |
完整性 | 記錄的銷售收入中包括了所有已發貨的交易 | |
計價和分攤 | 應收賬款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財務報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 | |
截止 | 銷售業務記錄在恰當的期間 |
二、審計計劃
【一】了解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和內容(選擇題)
1.簡述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
2.簡述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
【二】審計的前提條件
1.財務報告編制基礎。財務報告編制的標準適當,且能夠為預期使用者獲取。
2. 與管理層就下列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1)管理層已認可并理解其承擔的責任;
(2)管理層負有確保財務報表根據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的責任;
(3)治理層負有批準財務報表或監督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責任;
(4)注冊會計師不對財務報表的編制或相關的內部控制承擔責任。
【三】審計業務約定條款的變更【記憶】
如果沒有合理的理由,注冊會計師不應同意變更業務。通常被認為是變更業務的合理理由是?
【四】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選擇題)
總體審計策略主要包括用以確定審計范圍;報告目標、時間安排及所需溝通的性質;審計方向;審計資源等。
具體審計計劃主要包括針對具體認定擬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安排。
【五】影響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組成員的指導、監督與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因素(選擇題)
對項目組成員的指導、監督以及對其工作進行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主要取決于下列因素:
(1)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
(2)審計領域;
(3)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4)執行審計工作的項目組成員的業務素質和勝任能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