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一】內部控制目標與實質性程序
內部控制目標 | 常用的交易實質性程序 |
所記錄的采購都確已收到商品或已接受勞務(存在) | 復核采購明細賬、總賬及應付賬款明細賬,注意是否有大額或不正常的金額。 檢查賣方發票、驗收單、訂購單和請購單的合理性和真實性。 追查存貨的采購至存貨永續盤存記錄。 檢查取得的固定資產 |
已發生的采購交易均已記錄(完整性) | 從驗收單追查至采購明細賬。 從賣方發票追查至采購明細賬 |
所記錄的采購交易估價正確(準確性、計價和分攤) | 將采購明細賬中記錄的交易同賣方發票、驗收單和其他證明文件比較。 復算包括折扣和運費在內的賣方發票填寫金額的準確性 |
采購交易的分類正確(分類) | 參照賣方發票,比較會計科目表上的分類 |
采購交易按正確的日期記錄(截止) | 將驗收單和賣方發票上的日期與采購明細賬中的日期進行比較 |
采購交易被正確記入應付賬款和存貨等明細賬中,并正確匯總(準確性、計價和分攤) | 通過加計采購明細賬,追查過入采購總賬和應付賬款、存貨明細賬的數額是否正確,用以測試過賬和匯總的正確性 |
【二】對主要交易流實施截止測試(了解不需要記憶)
1.采購交易的截止測試包括:
(1)選擇已記錄采購的樣本,檢査相關的商品驗收單,保證交易已計入正確的會計期間;
(2)確定期末最后一份驗收單的順序號碼并審查代碼報告,以檢測記錄在本會計期間的驗收單是否存在更大的順序號碼,或因采購交易被漏記或錯計入下一會計期間而在本期遺漏的順序號碼。
2.尋找未記錄的負債的截止測試主要包括:
(1)確定被審計單位期末用于識別未記錄負債的程序,獲取相關交易已記入應付賬款的證據;
(2)復核供應商付款通知和供應商對賬單;獲取發票被遺失或未計入正確的會計期間的證據;詢問并確定在資產債表日是否應增加—項應計負債;
(3)調査關于訂購單、商品驗收單和發票不符的例外報告,識別遺漏的交易或計入不恰當會計期間的交易;
(4)復核截至審計外勤結束日記錄在期后的付款,查找其是否在年底前發生的證據;
(5)詢問審計外勤結束時仍未支付的應付賬款:
(6)對于在建工程,檢查承建方的證明或質量監督報告,以獲取存在未記錄負債的證據;
(7)復核資本預算和董事會會議紀要,獲取是否存在承諾和或有負債的證據。
【三】應付賬款的審計
應付賬款的審計主要是檢查付款記錄是否完整。
1.應付賬款的函證
(1)函證必要性
一般情況下,應付賬款不需要函證,
在下列情況下可能要函證應付賬款:①控制風險較高;②某應付賬款明細賬戶金額較大。
(2)函證對象的選擇
①選擇較大金額的債權人;
②在資產負債表日金額不大,甚至為零,但為企業重要供應商的債權人(因為它們容易發生債權債務關系)。
(3)函證方式。最好采用積極式詢證函,也可采用消極式詢證函。
【注】應付賬款的函證與函證應收賬款的不相同之處:(一般了解)
不同點 | 應付賬款 | 應收賬款 |
函證的必要性 | 一般情況下,應付賬款不需要函證,但在控制風險較高、某應付賬款明細賬戶金額較大或被審計單位處于財務困難階段時,則應進行函證 | 應收賬款主要采用函證的方法 |
對象選擇 | 應付賬款是對債權人函證,在資產負債表日金額不大,甚至為零,但為企業重要供貨人的債權人(發生額較大)應作為重要函證對象 | 應收賬款是對債務人函證,一般將期末余額較大的債務人作為重要函證對象,對余額較小的可不函證 |
函證時間 | 在資產負債表日函證更有效 | 一般在期末,如果內控有效,可在期末之前函證 |
函證方式 | 應付賬款最好采用積極式函證 | 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積極式或消極式函證 |
2.應付賬款的完整性檢查(理解)
檢查應付賬款是否計入了正確的會計期間(截止),是否存在未入賬的應付賬款(完整性)。
(1)檢查債務形成的相關原始憑證,如供應商發票、驗收報告或入庫單等,查找有無未及時入賬的應付賬款,確定應付賬款期末余額的完整性;(憑證――完整性)
(2)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后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發生額的相應憑證,關注其購貨發票的日期,確認其入賬時間是否合理;(日后賬簿――截止)
(3)獲取被審計單位與其供應商之間的對賬單(應從非財務部門,如:采購部門獲取),并將對賬單和被審計單位財務記錄之間的差異進行調節(如在途款項、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記錄的負債等),查找有無未入賬的應付賬款,確定應付賬款金額的準確性。(對賬單――完整性、準確性)
(4)針對資產負債表日后付款項目,檢查銀行對賬單及有關付款憑證(如銀行劃款通知、供應商收據等),詢問被審計單位內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員,查找有無未及時入賬的應付賬款;(日后付款――完整性、截止)
(5)結合存貨監盤程序,檢查被審計單位在資產負債日前后的存貨入庫資料(驗收報告或入庫單),檢查是否有大額貨到單未到的情況,確認相關負債是否計入了正確的會計期間;(監盤――截止、完整性)
【四】固定資產的審計
1.固定資產的分析程序
一般在綜合題出現對折舊、維修費和減值為基礎的分析程序;
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及折舊費用的計提和分配,掌握其會計處理。
2.固定資產期初余額審計
情形 | 審計程序 |
連續審計 | 將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的期末余額與上期審計工作底稿中(不是資產負債表)中的審定數進行核對 |
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 查閱前任注冊會計師有關工作底稿 |
首次接受審計 (以往未經審計) |
全面審計被審計單位設立以來延續至期初的“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賬戶中的所有重要的借貸記錄 |
3.對固定資產進行實地檢查(重點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資產)。
①以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為起點,進行實地追查,以證明會計記錄中所列固定資產確實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狀況(真實性);
②以實地為起點,追查至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以獲取實際存在的固定資產均已入賬的證據(完整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