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審計目標
第一節 財務報表審計總體目標與審計工作前提
一、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教材P84)
(一)審計目標(教材P84)
審計目標包括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與財務報表項目認定層次的具體目標。
1.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簡稱總體目標),本節介紹;
2.財務報表項目認定層次的具體目標(簡稱具體目標),本章第二節介紹。
(二)總體目標(教材P85第1段,精準掌握)
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是:
一是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
二是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根據審計結果對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知識點拓展1】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十五條的原文,類似于這樣的基本觀點請大家精準掌握。
(三)財務報表審計目標的導向作用(教材P85)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發揮著導向作用,它界定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范圍(教材P104/6.1) ,直接影響注冊會計師計劃和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如:教材P212/11.3,教材P251表11-8,教材12.1-12.4) ,決定了注冊會計師如何發表審計意見(教材P508“審計意見”段、教材P511表23-1,等等) 。
【例題1·多選題】關于注冊會計師財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標,下列說法中,恰當的有( )。
A. 合理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舞弊
B. 合理保證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
C. 出具審計報告,并向相關行業監管部門溝通
D. 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
【答案】BD
【解析】選項A不正確,因為財務報表審計總體目標不是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表不存在舞弊,而是合理保證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選項C不正確,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與編制財務報表的責任人管理層、治理層溝通,而不是簡單的對外通報,除非所審計的財務報表存在涉及到公眾利益的重大舞弊,否則,從保密原則的角度考慮不能隨意將審計客戶信息對外公布。(教材P85第1段/5.1)
二、審計工作前提(教材P85)
(一)管理層、治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教材P86)
1.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根據《會計法》和《公司法》的規定,在治理層的監督下,管理層作為會計工作的行為人,對編制財務報表負有直接責任。 (教材P86第3段、P101第4段)
2.治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根據公司治理結構要求,治理層應當對管理層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實施有效的監督。 (教材P85倒數第2行、P101第4段)
【知識點拓展2】管理層和治理層的定義
(1)根據CSA1101第七條,管理層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的執行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人員。在某些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包括部分或全部的治理層成員,如治理層中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人員,或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的業主(以下簡稱業主兼經理)。(教材P85倒數第5行)
(2)根據CSA1101第八條,治理層是指對被審計單位戰略方向以及管理層履行經營管理責任負有監督責任的人員或組織。治理層的責任包括監督財務報告過程。在某些被審計單位,治理層可能包括管理層,如治理層中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人員,或業主兼經理。(教材P85倒數第3行)
(二)審計工作前提(教材P86,請注意這個標題)
1.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的定義(教材P86第4段,精準掌握)
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認可與財務報表相關的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教材P101第3段)
【知識點拓展3】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
根據CSA1101第九條:與管理層和治理層責任相關的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以下簡稱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認可并理解其應當承擔的下列責任,這些責任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
(一)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如適用);
(二)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
(三)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允許注冊會計師接觸與編制財務報表相關的所有信息(如記錄、文件 和其他事項),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審計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許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審計證據時不受限制地接觸其認為必要的內部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
2.對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的理解要點(十分重要觀點)
(1)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一個相對于管理層、治理層對財務報表責任的概念,包含有法律關系問題。注冊會計師所審計的財務報表是由管理層、治理層在法律框架要求下負責編制的。管理層、治理層在承擔其對財務報表責任的前提下,注冊會計師才能承擔其對財務報表的審計的責任。相反,如果管理層、治理層不認可其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注冊會計師就無所謂對財務報表的審計責任,此時,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不存在,言外之意,注冊會計師不能承接該財務報表審計。
(2)管理層、治理層對財務報表應當承擔什么責任的問題也是注冊會計師承接和執行財務報表業務前必須明確的問題,也是注冊會計師需要與管理層、治理層充分溝通并達成一致意見的問題。CSA1101第九條中陳述,這些責任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
(3)根據CSA1111第三條,審計的前提條件,是指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采用可接受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以及管理層對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的認同。在本條中,也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如果管理層、治理層不認可其對財務報表的責任,審計業務就不能承接。(教材P85倒數第3行、教材P101第3段)
(4)管理層、治理層認可并理解其應當承擔的責任包含三個具體方面的內容,并且該內容明確寫進審計報告中。
【相關鏈接】教材P508第二十三章審計報告參考格式中的“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段。
【例題2·多選題】關于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管理層、治理層認可并理解其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
B.如果管理層、治理層不認可其對財務報表的責任,則表明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不存在,注冊會計師不能承接該審計業務委托
C. 管理層、治理層對財務報表責任的認可和理解是注冊會計師能否承接并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前提
D.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層、治理層承諾其編制的財務報表不存在任何錯誤或舞弊
【答案】ABC
【解析】選項D不恰當。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層、治理層認可并理解其對財務報表的責任,其中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確保其所編制的財務報表內容公允性,其二是通過設計、執行和維護內部控制確保財務報表數據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重大錯報,其三是為注冊會計師審計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不是簡單的要求管理層、治理層承諾其財務報表不存在任何錯誤或舞弊,如果這種承諾是有效的,則無需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這種承諾是根本就達不到的,也失去了承諾的意義。
(三)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教材P86)
1.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相關鏈接】教材P508第二十三章審計報告參考格式中的“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段。
2.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要求,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并通過簽署審計報告確認其責任。
3.管理層和治理層理應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
(1)管理層、治理層承擔對財務報表編制責任和注冊會計師承擔對財務報表審計責任是整個財務信息生成鏈條上的不同環節,兩者缺一不可,各司其責。
(2)《公司法》、《會計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要求管理層和治理層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責任,目的是從源頭上保證財務信息質量。
(3)在某些方面,管理層、治理層與注冊會計師兩方之間對財務報表信息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管理層、治理層作為提供財務報表信息的內部人員,對企業的情況更為了解,更能作出適合企業特點的會計處理決策和判斷,因此,管理層、治理層應當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
(4)盡管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能向管理層和治理層提出調整建議,甚至在不違反獨立性的前提下為管理層編制財務報表提供協助,但管理層仍然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責任,并通過簽署財務報表確認這一責任。
4.財務報表審計不能減輕管理層和治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如果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沒有能夠發現,也不能因為財務報表已經注冊會計師審計這一事實而減輕管理層和治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例題3·多選題】關于管理層、治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責任”,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承擔最終責任
B.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編制直接負責
C.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承擔審計責任
D.管理層和治理層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
【答案】 BCD
【解析】選項A不正確。注冊會計師審計財務報表是合理保證已審計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即使注冊會計師因為過失未能查出財務報表實際存在的重大錯報而被告上法庭,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和治理層也是共同被告,不是由注冊會計師承擔最終責任。(教材P18第2段)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