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各類交易和賬戶余額的審計
本編重要知識點
本編內容以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為例,審計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了解該業務循環的基本流程;
第二,確定該業務循環重大錯報風險領域以及該領域涉及的財務報表重要項目(比如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具體審計目標;
第三,針對所確定的具體審計目標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本編考情分析
年 份 題 型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單選題 |
|
|
|
多選題 |
|
|
|
簡答題 |
|
5分 |
2分 |
綜合題 |
13分 |
6分 |
6分 |
合計 |
13分 |
11分 |
8分 |
從歷年考試情況看:
本編內容考試重點是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固定資產、應付賬款、存貨、資產減值損失等重要財務報表項目的重要認定的實質性程序,考試題型以單選題和綜合題為主,特別是在“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的綜合題中,每年均考查針對以上財務報表項目的某些認定對應的實質性程序。
第十三章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內容的學習需要重點理解并掌握以下八個問題:
1.了解銷售與收款循環的主要業務活動(教材P281/13.1);
2.教材表13-3(P283/13.2);
3.測試銷售交易真實性、完整性(教材P294/13.2);
4.營業收入的實質性分析程序(教材P298/13.3);
5.營業收入的細節測試(發生認定,教材P298);
6.營業收入的截止測試(教材P299);
7.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教材P302表13-7 );
8.應收賬款函證及其替代審計程序(教材P306表13-8)。
考綱要求與教材變化
1.測試目標:掌握各類交易和賬戶余額審計,包括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生產與存貨循環以及貨幣資金審計的特點。
2.能力等級:“3”
3.教材變化:本編教材內容在2012年基礎上基本未變。
本章重難點精講
第一節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
了解銷售與收款循環的主要業務流程(教材P281)
(一)接受“客戶訂購單”環節的控制程序
1.銷售業務員接受“客戶訂購單”;
2.銷售經理對“客戶訂購單”授權審批;
3.銷售單的管理部門根據審批后的“客戶訂購單”編制連續編號的“銷售單”。
(二)批準賒銷信用環節的控制程序
1.信用部門經理按照本單位賒銷政策進行信用批準,復核“客戶訂購單”,并在“銷售單”上簽字;
2.對于超過既定信用政策規定范圍的特殊銷售交易,企業應當進行“集體決策”;
3.信用批準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壞賬風險,由信用管理部門負責;
4.信用管理部門與銷售部門不能是同一個部門,要實施職責分離。
(三)按銷售單供貨環節的控制程序
1.倉庫部門根據已批準的“銷售單”供貨;
2.倉庫部門編制連續編號的“出庫單”。
(四)按“銷售單”裝運商品環節的控制程序
1.發運部門按經批準的“銷售單”裝運商品;
2.發運部門與倉庫部門的職責應當分離。
(五)向客戶開具發票環節的控制程序
為了降低開具發票過程中出現遺漏、重復、錯誤計價或其他差錯的風險,應設立以下的控制程序:
1.開具賬單部門職員在編制每張銷售發票之前,獨立檢查是否存在“發運憑證”和相應的經批準的“銷售單”;
2.依據已授權批準的商品價目表編制銷售發票;
3.獨立檢查銷售發票計價和計算的正確性;
4.將發運憑證上的商品總數與相對應的銷售發票上的商品總數進行比較。
(六)記錄銷售環節的控制程序
記錄銷售的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內容:
1.依據附有有效“發運憑證”、“銷售單”的銷售發票記錄銷售業務;
2.控制所有事先連續編號的銷售發票;
3.獨立檢查已處理銷售發票上的銷售金額與會計記錄金額的一致性;
4.記錄銷售的職責應與處理銷售交易的其他功能相分離;
5.對記錄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記錄的接觸予以限制,以減少未經授權批準的記錄發生;
6.定期獨立檢查應收賬款的明細賬與總賬的一致性;
7.定期向客戶寄送對賬單,并要求客戶將任何例外情況直接向指定的未執行或記錄銷售交易的會計主管報告。
(七)略
(八)略
(九)略
(十)略
【例題1·單選題】以下對銷售與收款業務流程相關控制活動與相關認定的對應關系的陳述中,不恰當的是( )。
A.銷售發票連續編號的控制能夠有效降低營業收入“完整性”認定錯報風險
B.確保每張入賬的銷售發票都有與之對應的發運憑證和銷售單能夠有效控制營業收入“發生”認定的錯報風險
C.將發運憑證的商品總數與銷售發票上的商品總數核對能夠控制營業收入“準確性”錯報風險
D.注銷壞賬授權控制與應收賬款“計價和分攤”認定相關
【答案】C
【解析】選項C不恰當。核對發運憑證的商品總數與銷售發票上的商品總數與營業收入“準確性”認定相關,但該程序所獲取的證據僅能保證銷售數量的準確性,不能驗證單價的準確性,所以獲取的證據不充分。
第一節 總結
了解銷售與收款循環的主要業務流程(教材P281)。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