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審計要素
審計要素
審計要素包括:
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財務報表(鑒證對象)、財務報表編制基礎(標準)、審計證據和審計報告。
一、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
三方關系人分別是注冊會計師、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責任方)、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
(一)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并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通常是指項目合伙人或項目組其他成員,有時也指其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
(二)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責任方)
責任方是指對財務報表負責的組織或人員,即被審計單位管理層。
與管理層和治理層責任相關的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以下簡稱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認可并理解其應當承擔下列責任,這些責任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
(1)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如適用);
(2)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
(3)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允許注冊會計師接觸與編制財務報表相關的所有信息(如記錄、文件和其他事項),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審計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許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審計證據時不受限制地接觸其認為必要的內部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
財務報表審計并不減輕管理層或治理層的責任。
應用分析:
【多選題】(2011年試題)
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表。A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作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在確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時,下列有關甲公司管理層責任的說法中,A注冊會計師認為正確的有( )。
A.甲公司管理層應當允許A注冊會計師查閱與編制財務報表相關的所有文件
B.甲公司管理層應當負責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
C.甲公司管理層應當允許A注冊會計師接觸所有必要的相關人員
D.甲公司管理層應當負責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管理層的責任。財務報表是由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在治理層的監督下編制的。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認可與財務報表相關的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與管理層和治理層責任相關的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以下簡稱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認可并理解其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這些責任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1)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如適用);(2)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3)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允許注冊會計師接觸與編制財務報表相關的所有信息(如記錄、文件和其他事項),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審計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許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審計證據時不受限制地接觸其認為必要的內部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
(三)預期使用者
預期使用者是指預期使用審計報告和財務報表的組織或人員。
二、財務報表(鑒證對象)
(一)鑒證對象具備條件
1.鑒證對象可以識別;
2.不同的組織或人員對鑒證對象按照既定標準進行評價或計量的結果合理一致;
3.注冊會計師能夠收集與鑒證對象有關的信息,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以支持其提出適當的鑒證結論。??
(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鑒證對象即財務報表。
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需要:
1.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確定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2.根據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
3.在財務報表中對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作出恰當的說明。
編制財務報表要求管理層根據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運用判斷作出合理的會計估計,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
財務報表可以按照某一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旨在滿足下列需求之一:
(1)廣大財務報表使用者共同的財務信息需求(即通過目的財務報表的目標);
(2)財務報表特定使用者的財務信息需求(即特殊目的財務報表的目標)。
1.標準是指用于評價或計量鑒證對象的基準,當涉及列報時,還包括列報的基準。
2.標準特征:
(1)相關性
相關的標準有助于得出結論,便于預期使用者作出決策;
(2)完整性
完整的標準不應忽略業務環境中可能影響得出結論的相關因素,當涉及列報時,還包括列報的基準;
(3)可靠性
可靠的標準能夠使能力相近的注冊會計師在相似的業務環境中,對鑒證對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評價或計量;
(4)中立性
中立的標準有助于得出無偏向的結論;
(5)可理解性
可理解的標準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會產生重大歧義的結論。
提示:
適用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指法律法規要求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或者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適用)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就被審計單位性質和財務報表目標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三、財務報表編制基礎(標準)
3.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分為通用目的編制基礎和特殊目的編制基礎。
(1)通用目的編制基礎
旨滿足廣大財務報表使用者共同的財務信息需求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主要是指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2)特殊目的的編制基礎
旨在滿足財務報表特定使用者對財務信息需求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包括計稅核算基礎、監管機構的報告要求和合同的約定等。
四、審計證據
1.審計證據,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提出審計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2.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相互關聯。
(1)充分性是對審計證據數量的衡量。
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數量受其對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影響(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并受審計證據質量的影響(審計證據質量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然而,注冊會計師僅靠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可能無法彌補其質量上的缺陷。
(2)審計證據的適當性是對審計證據質量的衡量,即審計證據在支持審計意見所論據的結論方面具有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受其來源和性質的影響,并取決于獲取審計證據的具體環境。
由于不同來源或不同性質的證據可以證明同一項認定,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獲取證據的成本與所獲取信息有用性之間的關系.但不應僅以獲取證據的困難和成本為由減少不可替代的程序。
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財務表(鑒證對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適當的財務報表編制基礎(標準),以書面報告的形式發表能夠提供合理保證程度的意見。
如果對財務報表發表無保留意見.除非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意見中使用“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如企業會計準一等)]編制,公允反映了……”的措辭。
關注: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財務報表清楚地發表恰當的非無保留意見:
(1)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財務報表整體存在重大錯報的結論;
(2)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不能得出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的結論。
考試吧提醒:
本文內容節選自雄鷹網校"2014年注冊會計師《審計》精講班"課程,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知識重點并根據考點做針對性練習,那么建議你去學習雄鷹網校"注冊會計師精講班 ",可以幫助你全面掌握并鞏固基礎知識,深層了解考點和重點。
注冊會計師QQ交流群:362539954 (專用群) QQ交流群
相關推薦:
2014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大綱匯總 ※ 大綱變化匯總 ※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