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審計概述
1、 審計的基礎是獨立性和專業性
2、
合理保證 |
有限保證 | |
目標 |
在可接受的低審計風險下,以積極方式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審計意見,提供高水平的保證 |
在可接受的審閱風險下,以消極方式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審閱意見,提供有意義水平的保證。該保證水平低于審計業務的保證水平 |
證據收集程序 |
通過一個不斷修正的、系統化的執業過程,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 證據收集程序包括檢查記錄或文件、檢查有形資產、觀察、詢問、 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序等 |
通過一個不斷修正的、系統化的執業過程,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證據收集程序受到有意識的限制,主要采用詢問和分析程序獲取證據 |
所需證據數量 |
較多 |
較少 |
檢查風險 |
較低 |
較高 |
財務報表的可信性 |
較高 |
較低 |
提出結論的方式 |
以積極方式提出結論。 例如:“我們認為,ABC公司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1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
以消極方式提出結論。 例如:“根據我們的審閱,我們沒有注意到任何事項使我們相信,ABC公司財務報表沒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審閱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
3、三方關系人包括注冊會計師、責任方和預期使用者。
委托人通常是預期使用者之一,委托人也可能由責任方擔任;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責任方)
審計報告的收件人應當盡可能地明確為所有的預期使用者。
4、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
(1)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如使用);
(2)涉及、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去導致的重大錯報;
(3)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信息、人員)。
5、鑒證對象是否適當是注冊會計師能否將一項業務作為審計業務或其他鑒證業務予以承接的前提條件。
適當的鑒證對象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鑒證對象可以識別;
(2)不同的組織或人員對鑒證對象按照既定標準進行評價或計量的結果合理一致;
(3)注冊會計師能夠收集與鑒證對象有關的信息,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以支持其提出適當的鑒證結論。
6、審計的總體目標
1.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
2.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根據審計結果對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
7、 1.針對交易和事項的具體審計目標 【利潤表】
認定 |
具體審計目標 |
表現 |
審計程序(主營業務收入) |
發生 |
已記錄的交易是真實的 |
財務報表要素的高估 |
檢查銷售收入明細賬至發貨單和銷售發票(逆查) |
完整性 |
已發生的交易確實已經記錄 |
財務報表要素的低估 |
檢查發貨單和銷售發票至銷售明細賬(順查) |
準確性 |
已記錄的交易是按正確的金額反映 |
金額計算與勾稽關系 |
比較價格清單與發票上的價格、發貨單與銷售訂購單上的數量是否一致,重新計算發票上的金額 |
截止 |
接近資產負債表日交易記錄于恰當的期間 |
交易和事項所屬的會計期間 |
比較上一年度最后幾天和下一年度最初幾天的發貨單日期、銷售發票日期及記賬日期 |
分類 |
記錄的交易經過適當的分類 |
交易和事項的會計科目歸屬 |
檢查銷售收入明細賬、應收賬款明細賬 |
2.針對期末賬戶余額的具體審計目標 【資產負債表】
認定 |
具體審計目標 |
表現 |
審計程序(存貨) |
存在 |
已記錄的金額確實存在 |
高估 |
實施存貨監盤程序 |
完整性 |
已存在的金額均已記錄 |
賬戶余額低估 |
檢查訂貨單、驗收單和購貨發票至銷售明細賬 |
權利和義務 |
資產歸屬于被審計單位,負債屬于被審計單位的義務 |
資產權利與負債義務 |
檢查訂貨單、驗收單和購貨發票;查閱所有權證書、購貨合同、保單 |
計價和分攤 |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財務報表中,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 |
賬戶金額的準確性 |
檢查冷、備、殘、次存貨,評估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是否充足 |
針對列報和披露的具體審計目標
認定 |
具體審計目標 |
針對的具體問題 |
審計程序 |
發生以及權利和義務 |
未發生或與客戶無關的交易、事項未在財務報表中反映 |
不應包括的沒有包括 |
查閱所有權證書、合同、 保險單等 |
完整性 |
應當披露的事項包括在財務報表中 |
應當包括的已經包括 |
憑證——賬簿——報表 |
分類和可理解性 |
財務信息已被恰當地描述且披露內容表述清楚 |
描述恰當、表達清楚 |
檢查是否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列為流動負債 |
準確性和計價 |
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額恰當 |
披露公允、金額準確 |
檢查冷、備、殘、次存貨,評估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是否充足 |
認定、審計目標、審計程序之間的關系舉例
認定 |
審計目標 |
審計程序 |
存在 |
資產負債表列示的存貨存在 |
實施存貨監盤程序 |
完整性 |
銷售收入包括了所有已發貨的交易 |
檢查發貨單和銷售發票的編號以及銷售明細賬 |
準確性 |
應收賬款反映的銷售業務是否基于正確的價格和數量,計算是否準確 |
比較價格清單與發票上的價格、發貨單與銷售訂購單上的數量是否一致,重新計算發票上的金額 |
截止 |
銷售業務記錄在恰當的期間 |
比較上一年度最后幾天和下一年度最初幾天的發貨單日期與記賬日期 |
權利和義務 |
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確實為公司擁有 |
查閱所有權證書、購貨合同、結算單和保險單 |
計價和分攤 |
以凈值記錄應收款項 |
檢查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評估計提的壞賬準備是否充足 |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