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稅法基本原則
【所屬章節】
第一章 稅法總論
【知識點】稅法基本原則
稅法基本原則
稅法基本原則是統領所有稅收規范的根本準則,為包括稅收立法、執法、司法在內的一切稅收活動所必須遵守。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基本原則的核心。(2014年、2017年都考過此知識點)
1、稅收法定原則
也稱為稅收法定主義,是指稅法主體的權利義務必須由法律加以規定,稅法的各類構成要素都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確。稅收法定主義貫穿稅收立法和執法的全部領域,其內容包括稅收要件法定原則和稅務合法性原則。
(1)稅收要件法定原則——立法角度
①國家對其開征的任何稅種都必須由法律對其進行專門確定才能實施;
②國家對任何稅種征稅要素的變動都應當按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
③征稅的各個要素不僅應當由法律作出專門的規定,這種規定還應當盡量明確。
(2)稅務合法性原則——執法角度
①要求立法者在立法的過程中要對各個稅種征收的法定程序加以明確規定,既可以使納稅得以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社會成本,又尊重并保護了稅收債務人的程序性權利,促使其提高納稅的意識;
②要求征稅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征稅過程中,必須按照稅收程序法和稅收實體法律的規定來行使自己的職權,履行自己的職責,充分尊重納稅人的各項權利。
2、稅收公平原則
一般認為稅收公平原則包括稅收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即稅收負擔必須根據納稅人的負擔能力分配,負擔能力相等,稅負相同;負擔能力不等,稅負不同。
稅收公平原則源于法律上的平等性原則。強調“禁止不平等對待”的法理。
【舉例】《個人所得稅法》中對綜合所得實施累進稅率,所得越高稅負越重,量能課征,體現了稅法基本原則中的稅收公平原則。
3、稅收效率原則
稅收效率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經濟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稅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體制的有效運行,后者要求提高稅收行政效率。
4、實質課稅原則
是指應根據客觀事實確定是否符合課稅要件,并根據納稅人的真實負擔能力決定納稅人的稅負,而不能僅考慮相關外觀和形式。
【舉例】如果納稅人通過轉讓定價或其他方法減少計稅依據,稅務機關有權重新核定計稅依據,以防止納稅人避稅與逃稅,這樣處理體現了稅法基本原則中的實質課稅原則。
相關推薦:
2021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資料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