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CPA《中級財務管理》最新預測試題(A)
四、計算題(4×5=20分,要求計算的題目必須有計算步驟,計算結構除特殊要求外保留2位小數,要求【解析】、分析和說明理由的題目必須配以文字說明)
1.某公司2006年有關資料如下:總資產3000萬元,資產負債率60%,公司現有普通股600萬股,負債全部為長期債務,利率為9%。營業收入4200萬元,凈利潤336萬元,分配現金股利134.4萬元。適用所得稅率為30%。
要求:(1)計算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指標;
�。�2)利用杜邦分析體系計算凈資產收益率;
(3)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4)計算每股凈資產,并假設2007年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和每股凈資產均比2006年增長10%,用因素分析法確定每股收益的變化。(中間過程保留小數點后3位,最終結果保留小數點后2位)
【答案】:(1)銷售凈利潤率=336/4200×100%=8%
資產周轉率=4200/3000=1.4(次)
權益乘數=1/(1-60%)=2.5
(2)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8%×1.4×2.5=28%
(3)息稅前利潤=凈利潤/(1-所得稅率)+利息費用
=336/70%+(3000×60%×9%)=480+162=642(萬元)
財務杠桿系數=EBIT/I=642/162=3.96
(4)每股收益=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普通股股數=1200/600=2元/股
指標 銷售凈利潤率 資產周轉率 權益乘數 每股凈資產
2006 8% 1.4 2.5 2
2007 8.8% 1.54 2.94 2.2
2007年資產負債率=60%(1+10%)=66%
權益乘數=1/(1-66%)=2.94
2006年每股收益=8%×1.4×2.5×2=0.56(元/股)
2007年每股收益=8.8%×1.54×2.94×2.2=0.88(元/股)
銷售凈利潤率提高對EPS影響=(8.8%-8%)×1.4×2.5×2=0.056(元/股)
資產周轉速度加快對EPS影響=8.8%×(1.54-1.4)×2.5×2=0.062(元/股)
資產負債率提高對EPS影響=8.8%×1.54×(2.94-2.5)×2=0.119(元/股)
每股收益增加對EPS影響=8.8%×1.54×2.94×(2.2-2)=0.080(元/股)
【解析】:0.056+0.062+0.119+0.080=0.88-0.56=0.32
6. 某公司生產甲產品,有關資料如下:
�。�1)標準成本卡片
直接材料(100KG×0.3元/KG) 30
直接人工(8小時×4元/小時) 32
變動制造費用((8小時×1.5元/小時) 12
固定制造費用((8小時×1元/小時) 8
單位成本 82
(2)本月生產450件甲產品,實際消耗材料45500KG,單位成本0.27元/KG,實際耗時
3500小時,實際人工費用14350元,實際變動制造費用5600元,實際固定制造費用3675元。預計產量標準工時4000小時。
要求(1)計算本月成本差異總額
�。�2)確定各因素的成本差異。
【答案】;(1)本月成本差異=(45500×0.27+14350+5600+3675)-450×82=-990(有利)
(2)①材料成本差異=45500×0.27-450×100×0.3=-1215(不利)
材料價格差異=45500(0.27-0.3)=-1365(有利)
材料數量差異=(45500-450×100)×0.3=150(不利)
②直接人工差異=14350-450×8×4=-50(有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3500-450×8)×4=-400(有利)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3500×(14350/3500-4)=350(不利)
�、圩儎又圃熨M用差異=5600-450×8×1.5=-200(有利)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3500-450×8)×1.5=-150(有利)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500×(5600/3500-1.5)=350(不利)
④固定制造費用差異3675-450×8×1=75(不利)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675-4000×1=-325(有利)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3500-450×8)×1=-100(有利)
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4000-3500)×1=500(不利)
3.某公司年銷售額為6000萬元,目前的信用條件是2/10,1/10和N/30,估計有70%(客戶以金額計)享受2%的折扣,15%的客戶享受1%的折扣,變動成本率為60%,收賬費用75萬元,壞賬損失率3%;資金成本率為8%。(一年按360天計算)
要求:(1)計算信用成本前收益;(2)計算平均收現期;(3)計算應收帳款的機會成本;(4)計算信用成本后收益。
【答案】:(1)信用成本前收益=6000(1-60%)-6000(70%×2%+15%×1%)=2307萬元
(2)平均收現期=70%×10+15%×20+15%×30=14.5(天)
(3)應收賬款機會成本=6000/360×14.5×70%×8%=11.6萬元
�。�4)信用成本后收益=2307-(11.6+75+6000×3%)=2307-266.6=2040.4(萬元)
4.某公司2006年銷售商品12 000件,單價為24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180元,全年發生固定成本總額320 000元。該企業擁有總資產5 000 000元,資產負債率為40%,債務資金的利率為8%,權益資金中有50%普通股,普通股每股面值為20元。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為33%。
要求:分別計算(1)單位貢獻邊際(2)貢獻邊際總額(3)息稅前利潤EBIT(4)利潤總額(5)凈利潤(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7)經營杠桿系數DOL(8)財務杠桿系數DFL(9)復合杠桿系數DCL
【答案】:(1)單位邊際貢獻=240-180=60(元)
(2)邊際貢獻總額=12000×60=720 000(元)
(3)息稅前利潤EBIT=720000–320000=400 000(元)
�。�4)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EBIT–I
=400 000–5 000 000×40%×8%
=400 000–160 000=240 000(元)
�。�5)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EBIT–I)(1–T)
=240000×(1-33%)=160 800(元)
(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EBIT–I)(1–T)-D]/N
=160800/75000=2.144(元/股)
�。�7)經營杠桿系數DO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720 000/400 000=1.8
(8)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EBIT-I)=400 000/240 000=1.67
�。�9)復合杠桿系數DCL=DOL×DFL=1.8×1.67=3.01
五、 綜合題(本類試題有2小題,第1小題15分,第2小題10分。要求計算的題目必須有計算步驟,計算結構除特殊要求外保留2位小數,要求【解析】、分析和說明理由的題目必須配以文字說明)
1. 某公司有關資料如下:
�。�1)2006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變動成本率65%,含折舊攤銷在內的固定成本為1200萬元;所得稅率為30%;
�。�2)公司所有者權益為3000萬元,全部為普通股股本,普通股300萬股,市價10元;負債率40%,全部為長期債務,利率為8%,各種籌資費用忽略不計;
�。�3)根據分析,該公司股票β系數1.6,短期國債收益為4.6%,市場風險溢價率9%;
�。�4)公司執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支付率為40%,未來3年公司快速成長,增長率為15%,4-5年增長率為10%,以后各年進入穩定不變階段;
(5)2007年公司擬投產新產品,預計增加資金500萬元,可采用以10%的年利率發行債券或以每股10元價格增發股票方式追加資金,預計新產品投產后增加息稅前利潤66萬元.
要求(1)計算2006年度該公司息稅前利潤;
(2)2006年度凈利潤和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3)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式計算股票投資人期望的收益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4)股票的內在價值(三階段模型);
(5)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下的息稅前利潤;
�。�6)公司應采用哪種方式籌資?
�。�7)在無差別點條件下,該公司財務杠桿系數?
【答案】:(1)息稅前利潤=8000(1-65%)-1200=1600(萬元)
(2)凈利潤=1600(1-30%)=1120(萬元)
每股收益=1120/300=3.73元
每股股利=3.73×40%=1.492(元)
(3)權益資金成本=4.6%+1.6×9%=19.6%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19.6%×60%+8%(1-30%)×40%=11.76%+2.24%=14%
(4)計算股票內在價值
快速成長(15%) 穩定成長(10%) 零成長0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每股股利 1.72 1.98 2.18 2.40 2.64 2.64
復利現值系數(14%) 0.8772 0.7695 0.6750 0.5921 0.5194
現值 1.51 1.52 1.47 1.42 1.37
股票價值=(1.51+1.52)+(1.47+1.42+1.37)+(2.64/14%)×0.5914
=7.29+11.15=18.44(元)
(5)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下的息稅前利潤(設負債為1,股票為2)
增加資金方式 債券1 股票2
股數 300 350=300+500/10
利息 146=(3000×40%×8%)+500×10% 96
則無差別點下的EBIT0=(N2×I1-N1×I2)/(N2-N1)
=(350×146-300×96)/(350-300)=446(萬元)
因為,增加新產品后,預計息稅前利潤=1600+66=1666>446萬元
結論:選擇債券追加資金。
�。�6)財務杠桿系數=1666/(1666-146)=1.096
2.公司擬分別將3200萬元和2500萬元投資于A和B項目。
A項目建設期1年,建設期初投資3000萬元購建固定資產,第1年末墊付200萬元流動資金,建設期間發生資本化利息300萬元。固定資產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10年,期滿無殘值。該項目每年預計采購材料300萬元,工資及福利費用120萬元,其他費用25萬元;每年營業收入1200萬元。
B項目建設期2年,于第1年初和年末分別投入1500萬元和1000萬元,建設期間計發生資本化利息400萬元。固定資產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8年,期滿殘值為100萬元。每年營業收入1500萬元,經營期各年不包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為720萬元,其中每年采購材料等費用為340萬元。
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適用增值稅率17%,按7%和3%分別計算并交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該公司不交納營業稅和消費稅。
所得稅率為33%,投資人要求的報酬率為12%。
要求(1)計算A和B項目的項目計數期;
�。�2)A和B項目各年的折舊;
�。�3)A和B項目各年的經營成本;
�。�4)A和B項目各年的營業稅金及附加;
(5)A和B項目各年的息稅前利潤;
�。�6)A和B項目各年的息前稅后利潤;
�。�7)A和B項目各年的現金凈流量;
(8)A和B項目的凈現值;
�。�9)如果公司資金有限,只能上一個新項目,用最短計算期法判定應選擇哪一方案?
【答案】:(1)項目計算期=建設期+經營期
A項目計算期=1+10=11年 B項目計算期=2+8=10年
�。�2)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始投資+資本化利息)-殘值]/使用年限
A項目年折舊額=(3000+300)/10=330(萬元)
B項目年折舊額=[(1500+1000+400)-100]/10=350(萬元)
�。�3)經營成本=材料+工資+其他=不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折舊-攤銷
A項目年經營成本=300+120+25=445(萬元)
B項目年經營成本=720-350=370(萬元)
�。�4)營業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7%+3%)
=[(營業收入-材料成本)×17%]×(7%+3%)
A項目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200-300)×17%×10%=15.3(萬元)
B項目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500-340)×17%×10%=19.72(萬元)
(5)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經營成本-折舊-營業稅金及附加)
A項目各年息稅前利潤=1200-445-330-15.3=409.7(萬元)
B項目各年息稅前利潤=1500-720-19.72=760.28(萬元)
(6)息前稅后利潤=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率)
A項目各年息前稅后利潤=409.7(1-33%)=274.5(萬元)
B項目各年息前稅后利潤=760.28(1-33%)=509.39(萬元)
(7)建設期現金凈流量=-原始投資
經營期現金凈流量=息前稅后利潤+折舊+攤銷+回收額
A項目各年NCF
NCF0=-3000萬元
NCF1=-200萬元
NCF2-10=274.5+330=574.5(萬元)
NCF11=274.5+330+(0+200)=774.5(萬元)
B項目各年NCF
NCF0=-1500萬元
NCF1=-1000萬元
NCF2=0萬元
NCF3-9=509.39+350=859.39(萬元)
NCF10=509.39+350+(100+0)=959.39(萬元)
(8)A項目凈現值
=[574.5×P/A(9,10%)+774.5×P/F(10,10%)]×P/F(1,10%)-[3000+200×P/F(1,10%)]
=3279.23-3181.82=97.42(萬元)
B項目凈現值
=[859.39×P/A(7,10%)+959.39×P/F(8,10%)]×P/F(2,10%)-[1500+1000×P/F(1,10%)]
=3827.39-2326.4=1500.99(萬元)
(9)最短計算期法
A項目凈現值=[97.42/P/A(11,10%)]×P/A(10,10%)
=97.42/6.4951×6.1446=92.16(萬元)
B項目凈現值=1500.99(萬元)
由于B項目計算期10年,所以最短計算期10年,不需要再計算B項目的凈現值.
在最短計算期法下,B項目的凈現值遠大于A項目同樣年限下的凈現值.
結論:應選擇B項目.推薦:200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網絡輔導,名師授課
2007年注冊會計師新版教材已出版,歡迎廣大用戶訂購。教材訂購熱線:010-62199365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注冊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