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一 、單項選擇題
1、根據法律責任所適用對象的不同,狹義上的反壟斷法法律責任指的是( )。
A.壟斷行為的法律責任
B.因妨礙反壟斷執法活動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C.因反壟斷執法人員執法行為不當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D.實施壟斷行為,情節輕微構成犯罪的,承擔的刑事責任
【答案】 A
【解析】 (1)根據法律責任所適用對象的不同,反壟斷法上的法律責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因實施非法壟斷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二是因妨礙反壟斷執法活動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選項B);三是因反壟斷執法人員執法行為不當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選項C)。(2)“狹義”上的反壟斷法法律責任僅指因實施非法壟斷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即壟斷行為的法律責任(選項A)。而壟斷行為的法律責任又可分為三類:一是反壟斷執法機構對違法主體科以的行政責任;二是違法主體對因壟斷行為而受損的他方承擔的民事責任;三是實施壟斷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承擔的刑事責任(選項D)。
2、根據反壟斷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我國反壟斷法適用范圍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中的“境內”,包含我國港、澳、臺地區
B.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不適用反壟斷法
C.知識產權的行使,排除反壟斷法的適用
D.農業生產中的聯合或者協同行為排除反壟斷法的適用
【答案】 D
【解析】 (1)選項A: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中的“境內”,不包含我國港、澳、臺地區;(2)選項B: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反壟斷法;(3)選項C:知識產權的正當行使,排除反壟斷法的適用,但經營者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不可排除反壟斷法的適用。
3、下列關于反壟斷調查程序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反壟斷法執法機構應當依舉報人舉報對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B.舉報采用書面形式并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進行必要的調查
C.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涉嫌壟斷行為,執法人員應為兩人,并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D.反壟斷執法機構對涉嫌壟斷行為調查核實后,認為構成壟斷行為的,應當依法作出處理決定,并向社會公布
【答案】 B
【解析】 (1)選項A:反壟斷法執法機構可依舉報人舉報對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也可依職權主動立案;(2)選項C: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涉嫌壟斷行為,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出示執法證件;(3)選項D:反壟斷執法機構對涉嫌壟斷行為調查核實后,認為構成壟斷行為的,應當依法作出處理決定,并“可以”向社會公布。
4、通過假定壟斷者測試界定相關商品市場的基本路徑是:假設反壟斷審查關注的經營者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壟斷者,在其他商品的銷售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看其能否持久而小幅提高其商品的價格,并仍然有利可圖。下列選項中對上述“看其能否持久”的時間和“小幅”的幅度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一般為2年;一般為5%~10%
B.一般為1年;一般為5%~10%
C.一般為1年;一般為10%~15%
D.一般為2年;一般為10%~15%
【答案】 B
【解析】 通過假定壟斷者測試界定相關商品市場的基本路徑是:假設反壟斷審查關注的經營者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壟斷者,在其他商品的銷售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看其能否持久(一般為1年)而小幅(一般為5%~10%)提高其商品的價格,并仍然有利可圖。
5、根據反壟斷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反壟斷民事訴訟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消費者不可以作為反壟斷民事訴訟的原告
B.人民法院受理壟斷民事糾紛案件,不以執法機構對相關壟斷行為進行了查處為前提條件
C.原告和被告都有權申請專家出庭
D.原告起訴時被訴壟斷行為已經持續超過2年,被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損害賠償應當自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答案】 A
【解析】 選項A:反壟斷民事訴訟的原告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即:包括間接購買人在內的消費者,是可以作為壟斷民事案件的原告。
6、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達成價格壟斷協議,事后甲公司認識到錯誤第一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乙公司是第二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丙公司、丁公司是最后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根據反壟斷法寬恕制度的規定,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甲公司應當免除處罰
B.乙公司可以按照80%的幅度減輕處罰
C.丁公司可以按照70%的幅度減輕處罰
D.丙公司可以按照60%的幅度減輕處罰
【答案】 B
【解析】 《反價格壟斷行政執法程序規定》關于價格壟斷協議執法中寬恕制度的適用有更為具體的規定:(1)第一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免除處罰(選項A);(2)第二個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按照不低于50%的幅度減輕處罰(選項B);(3)其他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以按照不高于50%的幅度減輕處罰(選項CD)。
7、根據反壟斷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反壟斷法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中,不需要考慮是否有正當理由的是( )。
A.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B.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
C.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D.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
【答案】 D
【解析】 反壟斷法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包括:(1)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選項D);(2)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選項A);(3)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選項B);(4)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5)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選項C);(6)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7)與知識產權行使有關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8、根據反壟斷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商務部申報的是( )。
A.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B.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C.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D.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達到4億元人民幣
【答案】 C
【解析】 經營者集中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1)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非“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非“全球”)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選項AB);(2)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非“達到”)4億元人民幣(選項CD)。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