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一章 審計概述
【單選題】:
關于審計準則中的“要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注冊會計師恰當執行審計準則中的“要求”,預期會為其實現目標提供充分的基礎
B.審計準則中的“要求”,旨在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實現審計準則規定的“目標”
C.注冊會計師不得偏離審計準則中的要求
D.在某些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需要實施審計準則中的“要求”之外的審計程序,以實現審計準則規定的“目標”
【答案】C
【解析】選項C不恰當。有些審計準則規定了注冊會計師在極端情況下偏離某項審計準則的相關要求。比如,CSA1131第十四條規定,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如果認為有必要偏離某項審計準則的相關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實施的替代審計程序如何實現相關要求的目的以及偏離的原因。
【單選題】:
假設甲公司2013年12月31日(財務報表日)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存貨項目期末數800萬元,以下對認定的理解中,不正確的是( )。
A.甲公司12月31日的資產中所記錄的存貨800萬元是存在的,表明存貨賬面記錄沒有多記,如果注冊會計師以該賬面記錄為起點,則能夠追蹤到對應的存貨實物
B.甲公司記錄的存貨均由其擁有或控制,表明存貨資產都在甲公司倉儲中
C.甲公司所有應當記錄的存貨均已記錄在800萬元中,表明甲公司實際存在的并且所有權屬于甲公司的存貨已經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少記
D.存貨以恰當的金額800萬元記錄在甲公司資產負債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調整已恰當記錄,表明甲公司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金額是正確的,并且已經對存貨進行了期末減值估計
【答案】B
【解析】選項B不恰當。“記錄的存貨均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是管理層從存貨資產的“權屬”上的概念,不是從存貨資產存放地點來說的,比如說完成采購手續的在途原材料,委托代銷的產成品等存貨,在財務報表日沒有在被審計單位“倉儲”中,但從存貨資產“權屬”上界定,這些存貨仍然屬于被審計單位。
【單選題】:
下列各項中,與所審計期間的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是( )。
A.完整性
B.計價和分攤
C.權利和義務
D.存在
【答案】A
【解析】選項A正確。根據認定的類別,選項B、C、D均僅屬于“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選項A的完整性認定既屬于“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也屬于“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
【單選題】:
下列各項審計程序中,不能為應付賬款的完整性認定提供審計證據的是( )。
A.取得供應商對賬單,并將對賬單與被審計單位財務記錄進行調節
B.向供應商發送應付賬款詢證函
C.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前一個月入庫的存貨是否記錄在本年度
D.檢查應付賬款余額是否有相關原始憑證(如入庫單和供應商發票)的支持
【答案】D
【解析】根據認定、具體審計目標與審計程序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選項D的“逆查”(細節測試方向)獲取的審計證據是證明應付賬款的多記,與存在認定相關,與完整性認定無關。
【單選題】:
關于審計風險模型中的各要素,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審計風險是預先設定的
B.重大錯報風險是評估的
C.審計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前面臨的
D.檢查風險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控制的
【答案】C
【解析】在審計風險模型中,審計風險是一個可接受的低水平,是預先設定的,選項A恰當,選項C不恰當。
【單選題】:
關于檢查風險,以下說法中,不恰當的是( )。
A.檢查風險的控制效果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
B.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呈反向關系
C.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控制檢查風險
D.在既定審計風險水平下,檢查風險與注冊會計師所需的審計證據成同向關系
【答案】D
【解析】檢查風險與注冊會計師所需的審計證據呈反向關系。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檢查風險=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越高,注冊會計師確定的檢查風險水平越低,所需實施的實質性程序越多,需要的審計證據也就越多,因此是反向關系。
【單選題】:
當可接受的檢查風險降低時,注冊會計師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B.縮小實質性程序的范圍
C.降低固有風險
D.將計劃實施實質性程序的時間從期中移至期末
【答案】D
【解析】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在既定的審計風險(用k表示)水平下,注冊會計師能夠控制的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用y表示)是由注冊會計師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用x表示)決定的,即檢查風險=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即y=k/x,故選項A和C都不正確;選項B縮小實質性程序的范圍不能降低檢查風險,相反只有通過擴大審計范圍才有可能降低檢查風險,故選項B不正確;注冊會計師修改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是降低檢查風險的有效途徑,故選項D正確。
【單選題】:
在控制檢查風險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調高重要性水平
B.合理設計和有效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C.測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降低控制風險
D.進行穿行測試,以降低固有風險
【答案】B
【解析】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注冊會計師通過風險評估程序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后來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根據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來確定檢查風險,根據確定的檢查風險來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通過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來控制檢查風險,故選項B正確;注冊會計師無法降低控制風險和固有風險,故選項C、D都不正確。重要性水平是注冊會計師站在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對財務報表錯報的嚴重程度作出的一種判斷,不能為了控制檢查風險而人為調高或調低重要性水平。
關注"566注冊會計師"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