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二 、多項選擇題
1.下列做法中,可以提高審計程序的不可預見性的有( )。
A.針對銷售收入和銷售退回延長截止測試期間
B.向以前沒有詢問過的被審計單位員工詢問
C.對以前通常不測試的金額較小的項目實施實質性程序
D.對被審計單位銀行存款年末余額實施函證
【答案】 A, B,C
【解析】
選項D不正確。對被審計單位銀行存款年末余額實施函證屬于正常審計程序,不屬于增加審計程序的不可預見性。
2.注冊會計師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 )。
A.收費的高低
B.重大錯報發生的可能性
C.被審計單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質
D.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預期
【答案】 B, C
【解析】
在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風險的重要性;
(2)重大錯報發生的可能性;(選項B)
(3)涉及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特征;
(4)被審計單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質;(選項C)
(5)注冊會計師是否擬獲取審計證據,以確定內部控制在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重大錯報方面的有效性。
3.在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
A.審計程序與特定風險的相關性
B.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
C.計劃獲取的保證程度
D.可容忍的錯報或偏差率
【答案】 A, B, C,D
【解析】
CPA應當針對其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來設計將要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故選項B正確;同時,CPA還要考慮其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和計劃獲取的保證程度,故選項C和D正確;選項A正確,比如,如果CPA認為存貨資產會出現大幅度跌價時,則需要對存貨資產的計價和分攤認定實施專門程序來確認該會計估計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4.在測試內部控制的運行有效性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取的審計證據有( )。
A.控制是否存在
B.控制在所審計期間相關時點是如何運行的
C.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行
D.控制由誰執行
【答案】 B, C,D
【解析】
在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下列方面獲取關于控制是否有效運行的審計證據:(1)控制在所審計期間的相關時點是如何運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行;(3)控制由誰或以何種方式執行。選項A錯誤。
5.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時,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 )情形之一時,注冊會計師一般應當實施控制測試。
A.上年度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沒有跡象表明本期有所改進
B.內部控制已連續三年有效實施,沒有跡象表明本期發生變化
C.在與所考慮的內部控制相關的業務領域,全年總計發生三筆大額交易
D.采用電子方式交易2萬次,但不存在可以利用的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
【答案】 B,D
【解析】
選項A,沒有理由認為預期內部控制有效,不應實施控制測試;選項B,可以預期內部控制有效,一般應實施控制測試;選項C,業務金額大、筆數少,應全部實施實質性程序;選項D屬于典型的“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情形,按規定,應實施控制測試。
6.在確定控制測試的性質時,注冊會計師正確的做法有( )。
A.當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以控制測試為主時,應當獲取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更高的保證水平
B.根據特定控制的性質選擇所需實施審計程序的類型
C.詢問本身不足以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應當與其他審計程序結合使用
D.考慮測試與認定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控制
【答案】 A, B, C,D
【解析】
選項ABCD均正確。
層次重大錯報方面的運行有效性。
7.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利用以前控制測試證據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如已證明期中控制有效運行且剩余期間沒有變化,可直接信賴該項控制
B.如已證實控制在前期有效運行,且本期與前期保持了一貫性,可直接信賴該項控制
C.如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在兩期沒有發生變化,可利用以前期間的測試結果
D.如前后兩期控制執行人員不同,本期審計中不能利用前期測試獲得的證據
【答案】 B,D
【解析】
選項A尚需獲取剩余期間控制運行的補充證據;選項B保持了一貫性的證據本身已說明控制在本期繼續有效;選項C對于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不論前后兩期是否發生變化,都不能利用以前期間獲取的證據;選項D執行人員是影響內部控制運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人員執行同一項內部控制的效果很可能具有本質的不同。
8.在確定控制測試的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正確的做法有( )。
A.在風險評估時對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擬信賴程度較高,通常應當考慮擴大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
B.如果控制的預期偏差率較高,通常應當考慮擴大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
C.對于一項持續有效運行的自動化控制,通常應當考慮擴大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
D.如果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較長,通常應當考慮擴大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
【答案】 A, B,D
【解析】
注冊會計師在確定某項控制的測試范圍時通常考慮的一系列因素:
(1)在擬信賴的期間,被審計單位執行控制的頻率。控制執行的頻率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2)在所審計期間,注冊會計師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擬信賴期間越長,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3)控制的預期偏差;(4)通過測試與認定相關的其他控制獲取的審計證據的范圍;(5)擬獲取的有關認定層次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于自動化控制而言,由于其具有內在一貫性,如果一旦確定被審計單位正在執行,則注冊會計師通常無須擴大控制測試的范圍,選項C錯誤。
9.下列關于實質性程序、錯報與內部控制運行關系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未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這本身并不能說明與該認定有關的控制是有效運行的
B.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未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這說明與該認定有關的控制是有效運行的
C.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評價相關控制的運行有效性時予以考慮
D.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注冊會計師并不一定需要在評價相關控制的運行有效性時予以考慮
【答案】 A,C
【解析】
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未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這本身并不能說明與該認定有關的控制是有效運行的;但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評價相關控制的運行有效性時予以考慮,所以選項AC正確。
10.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有( )。
A.對特定認定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當性
B.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做出預期時,所依據的內部或外部數據的可靠性
C.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所有錯報
D.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答案】 A, B,D
【解析】
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
(1)對特定認定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當性(A);
(2)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作出預期時,所依據的內部或外部數據的可靠性(B);
(3)作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選項C不正確);
(4)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D)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