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有關審計業務與審閱業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審閱不涉及如何利用財務信息,審計涉及如何利用財務信息
B.審閱主要采用詢問和分析程序獲取證據,審計不采用詢問程序獲取證據
C.審計業務提供合理保證,審閱業務提供有限保證
D.審閱業務的檢查風險較低,審計業務的檢查風險較高
【答案】C
審計不涉及如何利用財務信息,選項A錯誤;審計采用詢問程序獲取證據,選項B錯誤;審閱的檢查風險較高,審計的檢查風險較低,選項D錯誤。
2、以下有關確定會計分錄和其他調整測試總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試總體必須包含報告期末作出的會計分錄
B.測試總體可能有必要包含整個會計期間的會計記錄
C.測試總體必須包含被審計單位在報告期末作出的其他調整
D.測試總體有必要測試整個會計期間的其他調整
【答案】D
【解析】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選擇在報告期末作出的會計分錄(A正確)和其他調整(C正確)進行測試,并要求注冊會計師考慮是否有必要測試整個會計期間的會計記錄和其他調整(B正確,D不正確)。
3、如發現被審計單位存在大量跨年度銷售交易,下列進一步審計程序中,最具有針對性的是( )。
A.測試與銷售相關的內部控制
B.檢查銷售業務的分類
C.對銷售業務實施截止測試
D.向客戶寄發詢證函
【答案】C
【解析】所述交易的關鍵特征是“跨年度”發生,針對性的審計程序應當是截止測試。
4、設計與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下列各項中,注冊會計師無須考慮的是( )。
A.與信息編制相關的控制
B.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作出預期并加以評價
C.確定是否調查低于可接受差異額的差異
D.可獲得的信息的來源、性質和相關性
【答案】C
【解析】在實質性分析中,可接受差異額是指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且無須進一步調查的差異額。
5、在控制測試中實施統計抽樣時,可容忍偏差率為7%,樣本規模為75,與偏差數0,1,2,3對應的風險系數分別為2.3,3.9,5.3,6.7。為能夠形成接受總體的抽樣結論,注冊會計師可以接受的最大偏差數為( )。
A.0
B.1
C.2
D.3
【答案】C
【解析】當樣本中發現的偏差數分別為0,1,2,3時,推斷的總體偏差率上限分別為2.3/75=3.1%,3.9/75=5.2%,5.3/75=7.1%.6.7/75=8.9%,這4個數中,前兩個明顯小于7%,后兩個大于7%,即偏差數不超過2時接受總體,大于2時拒絕接受總體。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