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審計計劃
【單選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的是( )。
A、具備執行業務所需的獨立性和能力
B、不存在因管理層誠信問題而可能影響注冊會計師保持該項業務的意愿的事項
C、與被審計單位之間不存在對業務約定條款的誤解
D、評價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要求的情況
【答案】 D
【解析】
在本期審計業務開始時,注冊會計師需要開展初步業務活動,以實現以下三個主要目的:
(1)具備執行業務所需的獨立性和能力(選項A);
(2)不存在因管理層誠信問題而可能影響注冊會計師保持該項業務的意愿的事項(選項B);
(3)與被審計單位之間不存在對業務約定條款的誤解(選項C)。
選項D,屬于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
● ● ●
【單選2】下列有關審計的前提條件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層已認可并理解其承擔的責任
B、在確定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可接受性時,需要考慮被審計單位是企業、公共部門實體還是非營利組織
C、適用的審計準則為注冊會計師提供了用以審計財務報表的標準
D、如果管理層不認可其責任,或不同意提供書面聲明,注冊會計師將視為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此時承接該審計業務是不恰當的,除非法律法規另有規定
【答案】 C
【解析】
選項C錯誤,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為注冊會計師提供了用以審計財務報表(包括公允反映,如相關)的標準。如果不存在可接受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管理層就不具有編制財務報表的恰當基礎,注冊會計師也不具有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適當標準。
【提示】針對選項C: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如企業會計準則、相關會計制度等)是標準,管理層需按照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報表,注冊會計師需按照財務報告編制基礎評價管理層編制的報表是否恰當。同時,注冊會計師審計中需要一些規范,也就是應該做些什么、怎么做等,這個規范就是審計準則,所以,審計準則是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指導和約束,而注冊會計師審計財務報表采用的衡量標準是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 ● ●
【單選3】下列有關具體審計計劃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財務報表中的某些披露可能包含從總賬和明細賬之外的其他途徑獲取的信息,可能影響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B、計劃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可以分為總體審計方案和擬實施的具體審計程序
C、可能因為未預期事項等原因導致注冊會計師對具體審計計劃進行必要的修改
D、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是具體審計計劃的核心
【答案】D
【解析】
選項D錯誤,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是具體審計計劃的核心。
● ● ●
【單選4】下列有關確定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時選擇的基準和百分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如果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較上年度沒有重大變化,通常使用替代性基準確定的重要性不宜超過上年度的重要性
B、在連續審計中,注冊會計師為被審計單位選擇的基準在各年度應當保持一致
C、在確定百分比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被審計單位是否為上市公司或公眾利益實體
D、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對基準數據特別敏感會影響注冊會計師對百分比的選擇
【答案】 B
【解析】
選項B錯誤,注冊會計師為被審計單位選擇的基準在各年度中通常會保持穩定,但是并非必須保持一貫不變,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經濟形勢、行業狀況和被審計單位具體情況的變化對采用的基準作出調整。
● ● ●
【多選1】下列各項中,屬于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的有( )。
A、具備執行業務所需的獨立性和能力
B、與被審計單位之間不存在對業務約定條款的誤解
C、針對保持客戶關系和具體審計業務實施相應的質量管理程序
D、就審計業務約定條款達成一致意見
【答案】C,D
【解析】
注冊會計師應當開展下列初步業務活動:
(1)針對保持客戶關系和具體審計業務實施相應的質量管理程序(選項C);
(2)評價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要求的情況;
(3)就審計業務約定條款達成一致意見(選項D)。
選項AB,屬于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
● ● ●
【多選2】下列各項中,屬于具體審計計劃的有( )。
A、風險評估程序
B、計劃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C、計劃其他審計程序
D、總體應對措施
【答案】 A,B,C
【解析】
選項D不屬于,具體審計計劃應當包括風險評估程序、計劃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和其他審計程序。
● ● ●
【多選3】下列各項中,在選擇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基準時,應當考慮的因素有( )。
A、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式
B、財務報表要素
C、基準的相對波動性
D、是否存在特定會計主體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
【答案】A,B,C,D
【解析】
在選擇基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1)財務報表要素(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選項B);
(2)是否存在特定會計主體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如為了評價財務業績,使用者可能更關注利潤、收入或凈資產)(選項D);
(3)被審計單位的性質、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以及所處行業和經濟環境;
(4)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式(例如,如果被審計單位僅通過債務而非權益進行融資,財務報表使用者可能更關注資產及資產的索償權,而非被審計單位的收益)(選項A);
(5)基準的相對波動性(選項C)。
● ● ●
【多選4】下列各項中,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百分比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
A、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范圍
B、被審計單位是否為上市公司或公眾利益實體
C、被審計單位是否由集團內部關聯方提供融資或是否有大額對外融資
D、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對基準數據特別敏感
【答案】 A,B,C,D
【解析】
在確定百分比時,除了考慮被審計單位是否為上市公司或公眾利益實體外(選項B),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注冊會計師對百分比的選擇,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范圍(選項A);
(2)被審計單位是否由集團內部關聯方提供融資或是否有大額對外融資(如債券或銀行貸款)(選項C);
(3)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對基準數據特別敏感(如具有特殊目的財務報表的使用者)(選項D)。
【提示】針對選項C:比如有大額對外融資,說明企業財務狀況不佳,需要資金,從而可能為了粉飾財務報表而舞弊,風險較高,此時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時可能更傾向于選擇較低的百分比。
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
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