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注會考后征文:關于備考CPA的一些心得
今年是我踏上注會考試征程的第二年,不知道是麻木了還是習慣了,少了第一年的激情滿懷,更多是感覺到了一種疲憊,也許是性格使然,我做事情喜歡全力以赴,不愛拖沓,想好的事就會付諸行動,因為我怕拖得久了,我會改變主意,會放棄。
去年的考試成績出乎意料的好,這對我是一種激勵,同時也滋長了我的自滿情緒。春節期間就開始了財管第一輪的學習,主要是聽閆老師的基礎班,有很多難點都是不求甚解,以熟悉知識體系為目的,也沒做題,教材也沒仔細看,聽得輕松,但效果十分不好。從三月份開始準備注冊稅務師考試,一直到七月份,注會考試才重新提上日程。我是文科出身,對于計算不是很在行,財管可以說是硬著頭皮在學,怕做題,怕那些復雜的公式,怕繁雜的成本計算。可是我選擇了注會這條道路,這是我必須面對的攔路虎,躲不過去,只有面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對于自己內心感到恐懼的科目學起來那種心理煎熬,現在想想仍然心有余悸。就這樣,在膽顫心驚中我一點點地進步著,一天天成長起來,一開始是對知識的理解,然后是客觀題簡單的計算,最后才敢動筆做那些高難度的主觀題,我學財管的心得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笨鳥先飛。考前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自己在計算機上作答的速度有點慢,對紙筆演算有種心理依賴,直接在電腦上運算大腦仿佛有些短路,但是我知道不丟掉紙筆這個拐杖,我根本不可能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一套題目。上了考場,客觀題不難,速度也都OK,主觀題我就有點慌了,因為時間緊,又擔心做錯,有時會反反復復檢查自己有沒有犯低級錯誤,其中有一個計算題我一下子沒轉過彎來,做了第一問就放棄了,答到最一道綜合題還有45分鐘,成本計算,放在平時,慢工出細活,思路方法我都門清,肯定能答得漂亮,可是在考場上,效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我的效率始終是欠了那么一點火候,勉強做完了前面三問,做最后一問成本還原時,系統自動交卷,前面做過的題我也沒時間再去仔細斟酌,這種不踏實的感覺讓人心難安,同時也有點不甘,不難的題自己發揮得不好。
再說說戰略的復習,這門課很多人不重視,教材本身內容不多,又以文字為主,但真正打開書本去讀時,語言障礙立馬體現出來,很難一馬平川地進行下去,文字晦澀難懂,雖然是中國字,卻不是我們習慣的表達方式,專業性還是挺強的。聽說呂老師講得不錯,于是我就搬個小板凳坐等他的課件更新,這樣一等就到了快九月份,小屋里的成員都勸我別等了,要趕緊看書了,我的學習重點才從財管轉移到戰略上來,后面三章內容基本沒聽課,先快速瀏覽一遍教材,不管懂不懂就開始做題,然后就開始聽習題班,越學越發現這門課內容的博大精深,想把戰略學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活學活用。我的基礎沒打好,只能用笨辦法了,就是一遍遍地看書做題,同樣的知識點重復的次數多了,大腦里慢慢有了印象,在學18項應用指引時為了強化記憶我都開始抄書了,抄了大概五六個指引吧,寫得胳膊都疼了,只好改變方法,又回歸教材,同時把輕四六套題做了一遍。考前一個星期開始往腦子里塞干貨,就是那些一二三四五,就算不能全答出來,能想起來一大半也是好的。考完感覺老師提示的重點還是挺準確,戰略聯盟、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加上傳統的戰略分析、戰略選擇。總結一句話就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面對戰略的汪洋大海,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沒有什么困難是無法克服的。
今年雖然考的科目比去年少了,但是備考的過程同樣磨礪人的心志,無數次感到累了煩了,都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現在我才可以如此心平氣和地回顧備考心得,這種過程讓人成長,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是少不了,只要勇敢地面對,形成良性循環,總有一天,可以看到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
如果我過了,你也可以!第一要努力,第二要堅持努力!與所有考生共勉!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