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指的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緩和,世界經濟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但是由于固有的矛盾沒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決,因而使得危機過后的經濟發展仍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在這個時代,全球經濟結構從嚴重失衡過渡到逐漸均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力量逐漸平衡、安定,但由于其尚處于變化當中,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多矛盾和摩擦。
隨著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被打破,對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展望,發現其可能呈現出以下趨勢:
第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消費率會降低,儲蓄率將會提高。危機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普遍存在著高消費率、低儲蓄率的現象。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過去的金融體制下,存在著巨大的泡沫,從而形成了高杠桿率、高負債率的一種極端的結構失衡現象。危機后,人們再次重視對各種金融活動、金融機構、杠桿率進行監管,因此主要發達國家的儲蓄率會相對提高,消費率則會相對下降。
第二,新興市場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危機之后,發達國家將可能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美國、西歐經濟雖然不會陷入衰退或負增長,但將會有一段時間的增長低迷期。而目前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強勁。
第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回歸實體經濟。過去10年,由于美國片面重視金融創新,忽視了實體經濟,最終釀成了一場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悲劇。危機不僅殺傷了美國,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現在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積極保持和發展實體經濟,才能保持經濟穩定發展。
第四、以低碳經濟為代表的“綠色經濟模式”將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的經濟新增長點。隨著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日益關注,世界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的趨勢愈發明顯。2009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倡議,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交通運輸和生態基礎設施保護等綠色領域,以存進可持續復蘇。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低碳經濟作為新的增長極。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簽署的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成為其“綠色新政”的開端。 除了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和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等方式外,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發展模式,將對實現全球減排目標和推動經濟復蘇及可持續增長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五、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后危機時代將更加關注從全球視角出發,以全球化的思維,建立和運用在全球資源、資本、人才和創新能力,滿足客戶,特別是新興市場客戶需求,提高全球競爭力。企業將從戰略、組織、人才、知識和運營管理等方面入手,開始實現全球一體化運營。企業在技術上也不斷創新,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應用而生。
相關推薦: